•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肖金树


  肖金树在工作中

 肖金树,拥有一个又一个头衔,这些头衔,无一不与蚕种相关。32年来,他不知疲倦,在家蚕育种的崎岖路上不断前行,勇挑包括南充在内的我省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担。

 仲夏时节,省蚕研所的春蚕生产,正进入制种阶段。采访肖金树时,他正一边安排所里工作,一边为位于顺庆区潆溪街道办的现代蚕业实验基地施工一事绞尽脑汁。

 赴日深造 创新科研

 1986年5月,日本樱花怒放的季节。绿树环绕的山梨县蚕业试验场,迎来了首批来自中国四川的蚕业科技工作者。

 四川的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派出业界专业人员赴日研修,目的是学习日本蚕业先进技术,缩小与世界蚕业的技术差距。为选派改革开放伊始首批出国研修人员,当年四川相关部门进行了精心筛选,28岁的肖金树,有幸成为省农科院系统的入选者之一。

 “研修虽然仅一年时间,但让人眼界大开。”在肖金树看来,蚕桑属于农业中的分支,省蚕研所是分支中的“领头羊”。但与日本同行相比,无论是生产手段、选育种方法、生产设备及条件,都大大落后。他在国内资料上看到的人工饲料、自控恒温生产,在日本业界早已用于科研和生产。

 “中国朋友是好样的!”研修期满回国,试验场指导课长拍着肖金树的肩膀说,相信其回国后在家蚕育种上定会有收获。

 果然,回国后一年,肖金树即带领课题组一帮人,完成了《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一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事业诱人 引进人才

  2007年,肖金树走上所长岗位。丝绸行业生产低迷,对四川省蚕研所同样带来影响。科研课题争取越来越难,加上单位地盘受城建影响被支离,蚕研所处于发展的困难时期。

 单位欠债,40多名职工离岗待退。肖金树遇到上任以后最大一道难题。

 “平心而论,当年我对蚕业科研并不知晓。”简阳出生的肖金树坦言,1978年参加高考时,他填的志愿中,重大、重医大、重交院及成都地院全部落选。正在沮丧时,接到西南农学院的来信,问他愿不愿意读该校。如同救命的稻草,肖金树意外地进入该校蚕桑系学习。

 作为全省唯一的蚕研所,如何有为有位?肖金树破题之举,用于培养人才上。“一个科研单位如果没有人才支撑,早晚会出事。”在所长办公会上,他郑重提醒与会人员。

 一度时间,进人难成为蚕研所特有的现象。肖金树分析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高学历科班生就业视野一般停留在省会城市,二级城市要想吸引人家来,只能靠事业诱人。于是,他给所里科研人员下死命令,想尽办法多争取科研课题。

 此招果然见效。肖金树上任后,西南农大、安徽农大、山东农大一拨又一拨的硕士生,认为该所是科研的热土,纷纷主动找上门来加盟,并很快成为单位科研梯队中的“接力棒”。14名硕士学历科技人员,成为该所的核心。

 业界专家 学术带头

  2011年,肖金树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光荣称号。

 “要带头,必须在业界说得起话。”肖金树对此的朴素理解,就是用科研成果开路。近5年来,他在《蚕业科学》、《丝绸》、《西南农业学报》、《中国蚕业》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4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

 与此同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育成新蚕品种7对,其中:通过省级审定5对,参加省级鉴定2对,育成的新蚕品种应用面积达到全省的60%以上,新增经济效益60613余万元。

 由于此,他成为所里2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之一。他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利用保存的300多个蚕品种资源,运用单交、顶交、杂交育种、纯系分离、回交、多雄杂交、多元杂交组配、辐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多样化的育种技术手段,先后育成14对春用、春秋兼用、中秋用、夏秋用及特殊用途蚕品种,并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

 这一组组科研成果,成为我省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跻身专家行业,肖金树每年获得70万元固定项目经费,以此为杠杆,蚕研所每年撬动近千万元科研项目经费,并将每年推广蚕新品种近十万张、桑树新品种10万株以上。 南充晚报记者 李波 文/图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