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企业动态
江绍刚-- 南充丝绸着色人

/

 一脸书生气,说起话来有条不紊。与江绍刚接触,很难将他与事关丝绸产品“卖相”的印染联想起来。
6月的一天上午,来自江苏的“南京省纺”老总李菲洲,慕名造访江绍刚,希望其支持一款丝绸新产品印染。李菲洲委托其加工的这批产品,将远销印度。在成渝两地几经比选后,“南京省纺”最终将“宝”押在江绍刚担纲的云禾印染上。
从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到今天,28年过去,来自简阳的江绍刚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自己“嫁”给了丝绸印染。
A 一口吞下40万米大单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丝绸行业渐入高峰。印染技术成为丝绸印染企业决胜市场的重要筹码。时任厂印染车间主任的江绍刚深谙此情,如何打破丝绸印染花色的“僵局”,他绞尽脑汁。
1990年,省丝绸公司下单40万米的印染产品,面对高难度的花色要求,得知消息的江绍刚果断决定抢单。他向厂领导道明想法,得到支持。“你厂要订单,先报个价。”得知江绍刚要揽此业务,省公司的人在电话中发话。“3元!”江绍刚大起胆子报价。不料对方二话没说,直言道:“3元就3元!”
3元/米的印染价格对省公司而言,如同小菜一碟。而对江绍刚所在企业来说,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订单是揽了下来,江绍刚却骑上了虎背。省公司下单的产品为花绉缎,江绍刚分析发现,南充印染此产品往往因为花色在工艺与操作上有瑕疵,做小样时与设计脱节,成为影响印染质量的拦路虎。于是,江绍刚将小样从设计室拿到车间做,打破传统工序,结果,花色的问题迎刃而解。


印染工艺中花色问题的破解,让南充印染界为之一振。
B 全省率先试水生绸脱胶法
让业界对江绍刚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的,还有他对工艺要求的精益求精。20多年过去,江绍刚至今回忆破题一幕,并不那么兴奋。“工艺还是那些工艺,为何江浙一带印染水平高于我们?我看关键还是我们用心不够。”
江绍刚所在企业之所以成功,在于对每个不起眼的小环节的把控。传统的机器印染,每用一缸染水就得全部倒掉再换新液。江绍刚发现,正是这一倒一换导致色彩走样。他摸索得出结论,印染时染缸里的染液不能放,只需采取补加的形式解决消耗。此举果然见效。后来业内人士纷纷找他讨招,他轻松解答:只要平时用心琢磨,相信这一症结谁都会发现。
传统的丝绸精炼,即人们常说的生绸脱胶,采用的是皂碱法。简单来说,就是用肥皂洗。该方法脱胶后的产品普遍泛黄,在印染环节中,其染色印花效果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浙一带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了合成洗涤剂法对生绸进行脱胶。而南充的厂家却没能推行,原因何在?江绍刚调查得知,根本原因在于求稳思想作怪。
1988年,江绍刚站在“质量系企业生命”这个高度,说服厂领导和全厂技术人员,在厂里强行推行这一新工艺,从而在全省行业中破局。

C 建立丝绸印染数据库
1994年起,我国丝绸产品一改传统的内销方式,转向国际销售市场。一时间,中国丝绸的砂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雄霸一方。面对中国产品的大举进军,当时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及美国、韩国、德国等,纷纷执行新的丝绸印染标准,对中国产品进行施压和限制。
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国外消费者以印染原料不环保为由,纷纷抵制中国丝绸产品,在美国,中国的丝绸砂洗产品成为地摊货。针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江绍刚分析认为,我们砂洗产品被视为不环保的原因,一是染料不过关,二是注剂跟不上。为此,他查阅大量资料,通过选择、类比,建立起优化染料、注剂配方且环保的数据库。
不到一年,在他建立的实验室支持下,与国际印染水平比肩的新染料、注剂问世。该原料价格较进口产品低3倍,南充砂洗丝绸产品,终于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1997年夏,杭州丝绸老大“凯蒂”与“云禾”联手,在经济技术交流方面实现合作,“云禾”的印染工艺再上台阶。2000年,“云禾”的发展出现拐点,成为成渝两地丝绸印染老大。
色牢度、鲜艳度、环保型。这是江绍刚给自己定下的丝绸印染底线,凭着对丝绸印染的痴情,近年来,他先后争取国家部委科技、技改项目20多个,使企业的丝绸印染水平达到国内顶级,接近欧洲先进水平。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