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李继林:我就是丝绸人

1.jpg

  “他平易近人,很亲切,是男神级别的人物!”这是凯喜雅集团品牌运营中心一名员工对李继林董事长的印象。

 丝绸是时尚而优雅的,常年与丝绸打交道的李董,身材修长,搭配一条凯喜雅丝绸领带。他很少接受采访,一生秉持山外有山的谦虚心,低调行事,显得从容平和。

 谈经历——“我就是丝绸人”

2.jpg

 李董面带笑容、迈着沉稳的脚步走近记者。他带着眼镜,眉宇间兼具威严与慈祥,更可见他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之后,他用不紧不慢的语速,严谨又平实的话语谈起往事。

 李董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绍兴,对杭州的浓厚感情与生俱来。他青年经历过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他17岁时作为上海知青去江西宁都县插队2年多,从大城市到山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农民的那段日子,你所能想象到的苦活累活,无论是冒着毒辣的烈日犁田、种菜、砍柴、插秧、割稻子,还是顶着严寒开水渠、修水库,他都干过。但即使经历过这些,李董到现在都没有一句怨言。他反而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段经历对人生是重大的锻炼,对性格培育和社会认识很有意义。”

 1972年,李董作为第一批工农兵去广东外贸外语大学学习了三年半,之后被分配到华南理工大学当了一年半的英语老师。1977年下半年,李董到广东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当外贸业务员。三年后,也就是1980年3月,浙江丝绸自开口岸自营出口,组织将李董调动到杭州。从此,李董与丝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丝绸是古老而高雅的”,这是李董脱口而出的对丝绸的印象。在一辈子心血都倾注到丝绸的李董眼里,对丝绸更有份爱之深、情之切的厚重情怀:“丝绸是高雅的,是有历史文化的产品。我大半生从事丝绸业务,我的人生事业与丝绸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不懂到了解到热爱,对丝绸情感特别深,我就是丝绸人。”

 李董自1980年进入公司,那时他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36年间见证了公司的沧海桑田,公司从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浙江丝绸集团、浙江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蜕变为凯喜雅国际集团,自己以破茧成蝶的胆识和智慧从业务员、出口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总裁,煅烧磨砺成为董事长、党委书记、国际丝绸联盟主席。

 李董作为国际丝绸联盟(ISU)主席,向我们袒露了凯喜雅集团之所以牵头在杭州成立国际丝绸联盟的初衷。

 “1981年,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参加国际丝绸协会的会议,之后,几乎每两年都去参加,所以对国际丝绸协会的组织运作和构架都很了解。但2000年之后,国际丝绸协会的交流活动越来越少。因为这个协会是由法国、意大利生产商和贸易商发起成立的,新世纪后,法国、意大利的丝绸工业加速萎缩,行业影响力逐步下降。还因为,浙江是丝绸大省,在浙江杭州有中国丝绸博物馆、丝绸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中国丝绸博览会、中国丝绸国际论坛、中国丝绸流行色发布基地等。因此,浙江杭州资源独特,集聚效应明显。又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前不久牵头设立了亚投行,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我们很有启发。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发起成立国际丝绸联盟的条件是成熟的。”

 国际丝绸联盟全名是“国际丝绸企业促进发展联盟”。这是一个国际企业间的联盟,其宗旨是促进国际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丝绸文化、教育、科研、设计、生产、标准与检测、贸易、消费等方面进步与发展。

 谈品牌——“我们的产品很有特色”

3.jpg

 凯喜雅每款设计都是精致的,每款产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更是中国最大的真丝绸产品经销商凯喜雅集团的故事。凯喜雅坐拥遍及全球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资源。

 就在2个月前,凯喜雅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杭州总部发生:G20峰会的国礼征集活动中,凯喜雅递交了一个凸显了中国风格、浙江韵味也具有杭州特色的丝绸设计品。而这已不是凯喜雅第一次参与竞标了,凭借强大的创新创意能力,已先后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特许经销商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特许经销商、生产商。凯喜雅赋予了丝绸产品丰富的寓意和内涵,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品牌的厚重度,一次次征服了国内外友人。

 “如果要在行业里打得响,肯定需要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作为丝绸行业有影响的最大的经销商,也需要自己的品牌”。然而,凯喜雅的品牌之路走了很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公司就请设计奥运五环的美国电扬广告公司设计了公司LOGO为 。

 丝绸本身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古希腊语中,CATHAY是“古老的”意思,后面加上A,按中文音译为凯喜雅。Logo的设计是CHINA、 COCOON、 CATHAYA三个C的组合,标识的形状像蚕茧,有两个一进一出的口,象征凯喜雅的主要业务是做丝绸进出口贸易。凯喜雅既是公司的商号也是商标,自主品牌从此起步。

 李董致力于把凯喜雅打造成丝绸行业的国际著名企业集团,为集团培育了商务部第一批重点扶植的出口品牌“凯喜雅(CATHAYA)”,还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打造丝绸传承与创造的精品品牌“经纶堂”,还在深圳注册的“茜拉(Seeler)”,这一系列的丝绸名牌名品系列产品,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时尚与丝绸重点培育企业和重点培育品牌。36年来,凯喜雅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得益于公司在品牌背后做出的很多努力。

 为什么如此重视品牌?李董解释对品牌的认识:

 “一方面,历史上,丝绸在对外友好交往中作用举足轻重,所以丝绸贴有“友好的”标签。各国有不同的文化,但各有长处,可以取长补短。中国丝绸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形象。另一方面,丝绸本身是高雅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丝绸是柔软的,给人以亲切感。中国丝绸出口从初级产品逐步到半成品和成品,现在丝绸成品面临怎样提升产品档次的问题。所以我在每次演讲中都强调丝绸在产品、技术、设计、创新上的持续改进,用工匠精神,做精产品、塑造品牌。浙江丝绸在这方面是领先的推行者。”

 2016年4月,凯喜雅集团被授予浙江省第一批7家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之一,是全省丝绸行业唯一一家。这充分肯定了凯喜雅集团在丝绸设计创新领域中的行业领先地位。66岁的凯喜雅在设计和技术上都是领先的,拥有省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丝绸纺织现代全产业链基地。

 “集团历时三年主持承担完成了“丝绸文物创新设计技术研究与技术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高品质丝绸产品生产关键技术”项目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集团是丝绸行业唯一一个ISO15625:2014《生丝条干与疵点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也是GB/T 1797-1798《生丝》、《生丝试验方法》和GB/T 15551《桑蚕丝织物》等我国丝绸行业重大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我们企业设计院既是为了自己提升产品档次,同时也要服务丝绸行业。公司是中国丝绸流行色彩研发基地,我们每年在交易会上都推出上百款符合国际潮流的新产品新款式。集团每年有4至5千万元投入到设计开发与技术创新。丝绸毕竟是个传统行业,盈利水平相对薄弱的行业,能够投入4至5千万元是要有勇气的。”

 谈改革——“永远在路上,一直在推进”

4.jpg

 李董的办公室墙上挂着题写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横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李董的胸怀和精神,何容小觑?

 李董不断推进改革,用他的话说就是:“改革永远在路上”。

 变则兴,不变则衰,李董深谙此理。自1980年12月公司自营出口以来的36年,是中国大开放、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身处丝绸行业的李董,亲历了自营出口、外贸经营权放开、中国加入世贸、国际金融危机等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1988年改革外贸经营体制,实施丝绸外贸经营承包,公司每出口1美金就要额外向省财政上缴4毛钱,用于帮助和补贴其他出口困难的外贸公司,为全省外贸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公司开始建立内部经营责任制,牵头开展“一清二抓三压”,及时消化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作为全省丝绸行业蓄水池的3000多吨厂丝、6000万米绸缎、15亿元占款的巨大库存。1997年大刀阔斧地对经营部门实施了公司制改造;2002年通过股份制改造发起设立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主持省丝绸集团产权体制改革,使凯喜雅成为一家国有参股、产权多元、科工贸一体的企业集团。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加上丝绸的产业结构调整、要素成本上升、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现在的丝绸业又迎来了转型升级的下一个“风口”。

 好在,他处惊不变,淡定从容,坚韧严谨。他也自信,凭借把控大局的智慧带领企业又一次迎接挑战。他说:“靠的是坚持创新、勇于改革”。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速增长的时代成为过去,当前经济形势复杂艰难,丝绸行业面临诸多困难,要注重加强企业管理,以质量为生命,发扬工匠精神,加强研发创新,加强合作交流。我赞成浙江省政府提出把丝绸当作历史经典产业、时尚产业来打造的发展思路。”李董对于未来有着充分的把握,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已是驾轻就熟。

 李董的愿景是要把凯喜雅打造成:丝绸行业的引领者,品质文化生活的创造者。

 谈情怀——“责任、拼搏、奉献是我的承诺”

5.jpg

 “做企业经常彻夜难眠,只有经历过才有体会,经历过才有担当,经历过才有感悟。做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经济情况变化的时候,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企业要及时应对,要有一种精神,有一股力量传递给大家。”

 当记者问及对于经营企业最深的感触时,他没有提及战略布局,反而是企业家精神。青年时期在农村刻骨铭心的锻炼,塑造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担当的性格,这种精神面貌可以克服一切艰难。

 “责任、拼搏、奉献是我担任集团总经理时,对股东、对公司、对员工的承诺,也是作为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要求。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要奉献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胸襟开阔,才能把企业领导好。”这是一种境界的追求、担当的意识。

 李董不仅身体力行,也倡导员工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文化的力量能推动公司进步和发展,积极向上、迎接挑战,这些需要文化力量来推动。公司从国有独资企业变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倡导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公司文化从“春蚕吐丝、务实奉献”转变为“开拓创新、共创共享”。提倡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生活更美好,鼓励年轻人自我实现价值。

 在今天的中国,保护企业家,呼唤企业家精神,有其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十余年来为企业家鼓与呼用力最勤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有过一句精炼概括:中国经济的未来,要靠企业家精神。他还说:任何经济增长都来自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都来自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

 他所有的努力和智慧,铸就今日颇丰的成就。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知名企业”、“全国纺织和谐企业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李继林董事长先后获得“新时期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功勋人物”、“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