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周佳园:80后“丝二代”的蚕丝情缘




苏报驻吴江首席记者 黄亮

人生,总是充满意外和惊喜。近日,年仅32岁的周佳园获评2016江苏省丝绸青年双创人才,由她主持开发的新品“中草药抑菌蚕丝被”被评为2016江苏省丝绸新产品金奖。

作为蚕丝被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慈云蚕丝董事长沈福珍的独女,大多数人会觉得,周佳园拿到这些荣誉,是“丝二代”的先天优势。其实,她的人生轨迹本非如此。在经历了两次“意外”后,周佳园才发现,自己心中早已种下蚕桑的种子,与丝绸有着不解情缘。

偶遇蚕丝专家费达生102岁老人为女孩种下蚕桑种子

1984年,周佳园出生在蚕丝之乡震泽。母亲沈福珍创办丝绵厂、拉出第一床蚕丝被时,她才8岁。

那是一个贪玩的年纪。看到桑地要拔草了,她非得去轧一脚;看到车间里在剥丝绵、拉棉兜了,她非要凑个热闹。

母亲沈福珍也有意培养她做接班人。初中、高中假期,只要厂里搞活动,或者来人参观,都会安排她参与服务或接待,潜移默化地影响周佳园。

但周佳园当时毕竟还小,除了对厂里的情况略知一二、感觉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外,对蚕丝这一行,并没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别谈感情了。

直到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百岁老人深深影响了周佳园,并悄悄在她心里种下了蚕桑的种子。

“那时,我正在苏州读大二。趁着假期,陪母亲到浒墅关见一位老朋友。”当时的周佳园,并不知道那位老朋友是谁。直到走进对方家门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坐在眼前的那位老人,原来就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专家费达生,已经102岁。

虽然费老的眼睛看不清,意识也模糊了,但老人家在晚年还念念不忘发展蚕桑事业,手中始终抓着一团“丝绵”不断把玩。“当我们把一匾蚕宝宝和桑叶放到费老面前时,她开心地笑了,轻轻抚摸着蚕宝宝,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

周佳园说,那一刻,她第一次感受到母亲平时所谓的蚕丝情结,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也从那一刻起,她突然明白,原来真的有人,会把蚕丝当成一生事业,把蚕丝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甚至生命里。

新与旧的抗争创新改革为企业带来新生命力

2007年6月,周佳园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这时,母亲沈福珍已成为江苏蚕丝被行业的领军人物,慈云也

走出震泽、走向了全国,成为业内知名企业。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周佳园进入慈云,帮母亲一起打理生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她的决定出乎意料。

“当时,慈云的摊子已经很大了,而我还太年轻,什么都不懂。”周佳园琢磨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应该先出去闯几年。那时,吴江外贸蓬勃发展,周佳园不顾母亲反对,在吴江开发区找了一份自己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当起了报关员。满心欢喜干了半年多,谁料母亲突发中风病倒了。面对“意外”,周佳园不得不临“危”受命,接手慈云。“商场就是战场。没人管你多大年纪,没时间让你慢慢学。既然接班了,就要扛起来。”那时,年仅24岁的周佳园,承受着有生以来最艰难的考验。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埋头于各个部门,生产、管理、销售,样样从头学起。随着研究的深入,周佳园发现自己越发爱上了这根丝。同时,她也发现,慈云的包装设计、品牌推广基本为零,更别说VI视觉设计和SI连锁品牌形象了。“这是慈云发展的必走之路。”当周佳园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却与母亲产生了分歧。沈福珍觉得,慈云一贯以品质立身,包装设计、店面形象不用太计较。但周佳园坚持认为,企业要发展,由内而外的提升缺一不可。好酒也怕巷子深,这钱必须得花。软磨不行,周佳园最后耍起了性子,“反正就要弄,大不了这五六万元就当给我交学费。”看着女儿如此坚持,沈福珍“妥协”了。

“软包”代替传统“硬包”让运输更便利,全新宣传语“资深蚕丝被专家”脍炙人口,专卖店形象统一为紫红色、新中式……伴随着一点点改变,沈福珍惊喜不断,慈云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专注一条被子做专做精体现工匠精神

如今,随着电商、电视购物等销售模式的加入,这些沈福珍原本因缺乏人才、开拓不够的营销方法,已成为慈云实体销售以外的新增长点,带动公司年销售收入以25%的速度增长。

但是,无论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只做最好的蚕丝被”这一点始终未变,母女俩也一直在坚守。“不可否认,做大家纺、拉长产业链,确实有助于做大企业,但同时也会分散我们的精力,丢弃原有的优势。”在周佳园看来,一条蚕丝被涉及很多细分市场,以慈云目前的能力,如果把一条蚕丝被做专做精做到极致,打造业界的“爆款”,更能体现慈云的工匠精神。

这两年,慈云先后开发出可透视蚕丝被、中草药抑菌蚕丝被、婚庆系列、婴儿系列等8大类蚕丝被,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7项外观专利。同时,慈云还尝试与刺绣、缂丝等非遗项目融合跨界发展,提高蚕丝被的文化内涵。

“我母亲是蚕丝被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慈云是非遗传承单位、蚕丝被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依托这些优势,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产品、资源和渠道,在蚕丝文化与非遗文化中提炼卖点,让中高端消费者在文化传承中,体验蚕丝被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周佳园说,11年前,是102岁的费达生让她体会到了什么是蚕丝情结。如今,她也希望像费老和母亲一样,坚守、传承、创新,一辈子做好这根丝。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