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谈丝绸科技及文化若干问题

 

作者简介:李建强(1964—),武汉纺织大学二级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获得首届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纺织之光”教学名师奖,2012年获“湖北名师”荣誉。为湖北省纺织工程学会、湖北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纺织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科技史,主攻材料的结构理论与表征、纺织科技与文化。

640.jpg

《丝绸》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既见证了中国丝绸行业半个世纪以来的兴衰与发展;同样也见证了中国丝绸科技及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奠基与成长。正值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之机,“丝绸”这一关键词再次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以此为契机,丝绸科技及文化需要探索一些基本问题。这需要我们既要有解决理论问题层次上的“科学”,也要有解决实际问题层次上的“技术”,还要有贯通古今意义上的“文化”。本文在《丝绸》“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主题下,鉴古观今,杂谈丝绸科技及文化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或许值得丝绸研究人员思考、关注与解答。

1. 丝绸材料种类 - 有空白点

丝绸材料属于生物质材料。生物质纤维是指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的一类纤维,包括天然动植物纤维、再生纤维及来源于生物质的合成纤维。这就要求丝绸的关注点还要拓展到再生、合成这些领域。

传统丝纤维以桑蚕研究为主,以柞蚕研究为辅,其他大蚕蛾科品种及其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应用还是涉猎很少,可关注的空白点有:各类丝茧的获取条件;丝纤维各级结构表征,丝纤维化学组成与性能,丝纤维机械及可加工性能,丝纤维热、电、光、磁性能等;特色制品开发,环保理念提升;生物适应性表达,再生及合成可能性,仿生性等。

2.丝绸产品形式定义与分类 - 不明晰

中国的丝织物是以机织为主的,通常丝织物分类原则首先是以织物的组织结构为主要依据,其次以制造工艺如生织物、熟织物、加捻等为依据,另外是以织物实质上形状为依据,目前丝织物可分为十四个大类即:绡、纺,绉、绸、缎、锦、绢、绫、罗、纱、葛、绨、呢、绒,再外加缂丝。其实这种分类并不明晰。

如何表达丝绸针织物、非织造丝制品、丝与其他材料的复合物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探讨的。

3.丝材料的表征 - 要创新

所谓表征就是表达特征,离不开文、形、式三要素,要创新。

依托文字的表达和记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例如,研究中国古代丝绸技术史,需要对文本进行全面解构,在大量文本研究基础上,最终摆脱纯文体研究的范式,引入多学科(如考古、美术、机械复原等非文本性的操作)的佐证,找到可以比较客观表征中国古代丝绸技术史本原的编史学理论方法,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丝绸技术史文本。

    突出“形”这种直接表达地位。当今的图形、图像技术使其变得既直观又简便,甚至复杂的数学物理模型和材料行为过程都可以动态地表达出来。一些复杂的组织,如三向罗地织物提花,更适宜用“图形”开表达。因此,技术史学界需要丝绸技术图像信息。进行工具的复原和证史的研究。“式”即数字的关系,可以简明地表达、解析原因与结果。

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表征,几乎源于对天然纤维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国外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即便是对高分子物理和生物观察的近代物理分析方法。棉美国人提出了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即HVI和相关的ASTM标准;毛澳洲人基本解决了羊毛的系统评价和实用表征方法以及IWTO采纳的标准及测量方法。于伟东教授在《纺织材料学》书中不无遗憾的指出:丝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曾启迪了人工纺丝的想法和促成了差别化纤维的诞生,却拿不出有效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评价方法,仍守着祖先手感目测的基本原则。

4.产品应用领域 - 要拓展

要以产品应用为导向,形成服装、家用、产业用三足鼎立事态是应用领域研究的目标。丝绸制品的辉煌不仅是服装,家用产品不仅是包装或床上用品,更要关注丝绸在产业用领域的科技进展。

5.丝绸与艺术 - 需发扬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文学上,中国文字(说文解字)及文学表达(诗词)大量的基于丝绸的来源;在书法与绘画上,无论是中国书法、绘画丝绸既是书法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帛画),也是表达的对象(捣练图);在雕塑上,丝绸是软雕塑主体材料;在音乐上,优美的丝弦奏响天籁之音;在舞蹈上,汉族的舞蹈以舞手、舞袖为主,如,傅毅的《舞赋》以美妙的词语赞美了群舞《盘鼓舞》:“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6.丝绸与文化 - 要传承创新

    一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如缂丝、绣品、帛画、云锦、香云纱等;二是当代文化创新与发展:如丝绸邮票等。  

7.丝绸材料科技 - 要关注

一是关注工业体系及工程知识。丝绸工业,除了关注传统缫丝、绢纺、丝织加工在单机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智能图案识别系统等方面的提升,还需要从产业链角度,关注服装工程、产品设计,关注跨境电商、互联网+,以及关注计算机技术、测量与仪器、标准体系方面的知识、技术及其进展,特别是纤维工程,纺织工程和标准体系的相关进展、技术与基础理论。

二是关注材料科学的知识。既要继续了解、借鉴与效仿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及进展,形成自身学科理论,更要补足生物材料和生物学的缺憾。丝本身就来源于生物体,带有极强的生物特征,已在人类的几千年使用中,使得它成为人体器官或组织置换的第一和首选材料。要密切关注生物材料、高次结构材料的生物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耐久性、可传导性等),生物体、生物酶对纤维材料的作用等。

三是关注不同学科的发展。应用数学、统计学、仪器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受惠于材料科学的进展,又反过来施惠于材料学科。现有的技术和理论已成为丝绸科技分析、表征、预测、模拟、精准计算的基础。


作者:李建强

来源:《丝绸》杂志社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