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独臂绣娘陈再英:研习蜀绣十年 只手绣出别样人生

 

独臂绣娘陈再英。

陈再英的蜀绣作品。

三月的春光透过玻璃窗,照拂在正绣制的一尾锦鲤上,“红麟”在一针一线中逐渐泛出温润的光泽。针线的一头,今年47岁的绣娘陈再英正全神贯注于手中的活计,生怕乱了针脚。不赶集的时候,她就在位于北门的出租屋里,沉浸于蜀绣的创作中。

因为儿时失去了左手,陈再英的刺绣活是一曲“独舞”,有时还得和嘴配合着,完成线的牵扯。但陈再英已经习惯,甚至乐在其中。钻研蜀绣十多年,她也绣出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年幼失臂 为补家用偶入蜀绣殿堂

3岁时陈再英和家人去打米厂打米,一个踉跄,其左手不幸卷入正在转动的打米机中。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后,左臂肩部以下全被压断。只剩一只手,但陈再英还是学着担起家中的大小农活。“刚开始挖地时,我总是挥不动锄头,着不好力。一用劲,有时还挖到自己的脚背。”

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陈再英也不断与所处的环境“和解”,且努力活出自己的意义。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十多岁的丈夫谢惠林。对方一只眼有残疾,但陈再英并不介意,“可以一起努力最重要。”

婚后前几年,两夫妻靠着不到3亩的土地种菜卖菜营生。1996年儿子出生后,一家人决定来到成都市区打工,谋求更多机会。在大街小巷蹬过三轮,工厂流水线拔过瓶盖,蔬菜市集搞过批发,东奔西走中陈再英用一只手撑起了全家。

2006年成都市残联开设了精工织补手艺的培训班,得知消息的陈再英心想学门手艺卖点工艺品,又能为家中增加点收入,便毫不犹豫报了名学习蜀绣。“没想到,我还就在这条路上走出了点名堂。”

十年磨剑 被提名非遗优秀传承人

正式踏上这条手艺路后,陈再英自然花了不少功夫。“最大的难题其实是最简单的动作:一只手怎么穿针引线?”别的学员已经两只手搭配着在绣布一上一下时,陈再英还在用胳肢窝夹着细针,左肩配合着不停调整方位,右手捏线头一次次对向针头。

在不断的练习中,陈再英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如今每次穿线时,陈再英就将针别在自己左边衣服肩上以固定,另一只手对准针孔穿线。另外,蜀绣根据不同作品需要达到的效果,不同的图案需要不同粗细的线,有时候需要将手中的线分成更细的数根丝,最多的时候甚至得分到原线的十分之一。“我一只手穿肯定还是慢得多,那就需一次一次试。有时还得手口配合着,讲耐心。况且绣一片不到半个手掌大的叶子都得千针万线,还得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为此花上几个小时也不足为奇。”

扎实基本功后,陈再英还创新着这支“针尖的舞蹈”。除了绣制出丝丝生动,光泽亮丽且层次过渡自然的锦鲤和熊猫,陈再英更将一些流行元素融入自己的蜀绣作品中。“我还在围巾、箱包、帽子等上进行创作,让蜀绣成为更日常的艺术。”

2017年,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评选出了2016年度的10名优秀传承人,其中就授予了陈再英优秀传承人提名奖。“对我来说是个肯定,也鼓励我把蜀绣做下去。因为这件事也让我也觉得,这生活并没有那么苦,更重要的是学会苦中作乐。”

艺有所托 儿子已接过了她手中针

蜀绣带给陈再英的乐趣与满足,她也十分愿意分享给别人。

早前,身边的朋友看她绣得漂亮,便把自己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送上门学艺,陈再英便未收取一分钱。后来名声大了,登门拜师的越来越多。“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叫李瑶的女孩儿,她4岁时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手。”相似的经历,让陈再英对这个徒弟倍加呵护。每年寒暑假李瑶都独自到成都学手艺,陈再英见其来去不便,索性就安排李瑶住在了家中。

除了在家授课,一些职业学校和公益机构也常常邀请陈再英去讲学。从2008年开始收徒,加上培训班开课,陈再英教过的学生早已上百。“年纪最小的只有4岁半,年纪最大的都已经70多岁了。帮助他们学会一门手艺,说不定也能帮助他们就业解决生活问题。”

目前陈再英主要的生计便是绣制蜀绣,没有固定的摊位,城内各区不定时设置的集市是她的主战场。个人微信中,她起码加入了三四十个集市群,一有开集的通知,她便立马报名“抢”摊。“摆摊时,我通常边绣边卖,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多块,但也有开不了张的时候。”不过,对于生意的盈亏陈再英很淡然。“自己的技艺能够再有所突破,绣出更多自己满意的作品更重要。”

而今陈再英的手艺已有所托,二十出头的儿子谢成雨已接过了手中针。“年轻人比我有想法,还会自己设计图案,创新搭配。他能拥有这份手艺,稳定下来细心专研,我也很欣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摄影雷远东实习生黄蓉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