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德媒报道:“丝绸之路”系德地理学家命名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是这个名称是如何而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其实,这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1854年,日本帝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闭关锁国状态后,美国在这一年和该国签订贸易协议。当时的普鲁士政府不甘落后,也于1860年派出一支考察队。该考察队身负完成和中国、日本以及泰国签订贸易协议的任务。当时还很年轻,后来世界闻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是这支考察队的一员。

李希霍芬于1833年在卡尔斯鲁厄出生。自幼就对地质学着迷的他毕业于柏林大学的地质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渴望前往他认为极富探索价值的东亚。1860年普鲁士成立派往东亚的考察队正是时候。1861年底当普鲁士考察队的队员们从曼谷启程回家时,李希霍芬却没有上船。

他另有计划:从西伯利亚返回普鲁士。这个冒险的想法却未能实现。因为他计划走的路上突发多起起义事件,想要顺利通过这些地方几乎不可能。李希霍芬彻底改变路线,去了美国加州,并于1862至1868年期间暂留在这片新大陆上。然而,其他目的地却更吸引他。在和一位同事聊天中,李希霍芬找到了他的任务:探索中国。他认为在当时所有的知名文明国家里,中国是人们了解最少的国度。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希霍芬开始了一次让他最终声名大振的考察之旅。1868到1872年间,他在中国走过了当时18个省中的13个,路上惊险不断。当时的中国局势动荡,外国人被看做稀有人种,有时甚至会受到攻击,更不用说李希霍芬一句中文也不会讲。

李希霍芬在中国多年考察的成果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他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贸易大都会上海,从北面的蒙古到南部诸省,李希霍芬的足迹遍布中国。他还一一画下路过的山脉和平原并从地质学的角度潜心研究,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同样是他考察的内容。

比起对动植物的研究,李希霍芬更关注人文领域。就像考察队的一本手册里所描绘的那样:“他脖子上总用绳子挂着一支长长的铅笔。”李希霍芬就是这样记录着中国所经历的一切。最终,他将中欧之间最古老的贸易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李希霍芬又接到另一项考察任务,普鲁士政府希望他能找到中国地下宝藏的位置及其开采方式。

除了知名普鲁士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之外,可能无人能像李希霍芬一样探究过地图上如此之多的空白地带。中国的祁连山的德文名甚至采用了他的名字———Richthofen-Gebirge。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