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全国唯一尚在使用的清代织机面前 37个娃娃穿针引线 化身小小蜀锦“传人”


   在古代被誉为“寸锦寸金”的蜀锦,到底是怎样织出的?蜀绣蕴藏着什么秘密?昨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成都晚报社承办的“少年先锋·假期欢乐行”——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暑假特别行动第六站活动,带着37名小朋友走进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在全国唯一还在使用的清代小花楼木织机织锦声中,了解蜀锦、蜀绣,玩起“蜀锦点意匠填色”“蜀锦纹样拼图”,还穿针引线体验了一把蜀绣大熊猫图案。

博物馆里长知识又长见识

走进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两位蜀锦艺人正在6米长、5米高、1.5米宽的清代小花楼木织机上进行操作,这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大家围到织机旁细细观察。

“现在你们眼前的这幅蜀锦,是隋炀帝时期的‘四天王狩猎锦’。它是单色经与多色纬交织的五重纬锦。”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负一楼展厅里,在一幅以树为中心,配饰了4个骑马胡人作射狮状的蜀锦前,讲解员告诉小朋友,这种图案具有波斯工艺风格,反映了西域文化的影响,“不过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幅蜀锦是仿制品,真迹早在隋炀帝时期就作为礼物送给了日本。现在,真迹藏于日本京都法隆寺。”“这么精美的蜀锦原来是仿制品,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真迹。”川大附小学生杨淼淼大声说道。

一根细细的丝线被劈出48份,那是怎样的一种细腻?蜀绣大师彭世平为小朋友们展示了劈丝技艺,彭大师现场将一根丝线劈成了若干根丝线。“哇,这么细的线还能分开呀!太牛了,不愧是大师!”站在绣架前,高新实验小学学生石曼晴和同辉小学学生龚子歌瞪大了眼睛,两人带头发出了惊叹声。彭世平告诉小朋友们,蜀绣用线极其讲究,单是一根很细的丝线就要被劈出48份,这样绣出来的东西才会极为细腻。“哪些人可以学习蜀绣呢?”银都小学闭雅珺同学问道,其得到的回答是“选拔蜀绣传人有极高的要求。首先手不能粗糙,其次手要不易出汗,还要会画画”。

参观完蜀绣作品与蜀锦作品后,讲解员向小朋友们提出了问题,问蜀绣和蜀锦两者有什么区别。一直认真听讲的成都市实验小学五年级5班徐逸舟同学抢答道,“蜀绣是在已经织好的织物上用针线绘制图案;蜀锦是将纱在织成织物的同时织出图案。”对于这样准确的回答,讲解员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针线为媒小朋友们欢乐多

早上9点半,袁修齐、白胤宇、谢诗蕊、龚子歌4个小朋友,一下车就一路小跑直奔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门口。“是我妈妈帮我报名参加活动的。”还在喘着气的白胤宇开心地告诉成都晚报记者,他们几个小伙伴的爸爸妈妈是好朋友,前几场活动大家都报了名,但4个小伙伴一起来参加活动还是头一次。

下午1点半,两个小时的刺绣体验开始了,任务是绣一个已经起头的大熊猫图案。“我会用针线,我的袜子破洞了都是我自己补的。”刺绣老师刚讲完如何动针、打结、压线、抽线等蜀绣技巧,徐逸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动针,但很快他便感叹道,“蜀绣跟补袜子完全是两码事,这简直是消磨时间的‘神器’!回家做完作业再拿起来绣,我可以一直不动。”

“哎呀,怎么就打结拉不动了!”刚一动针,龙翔路小学学生李祉诺就遇到了难题。“你把线拉回来,理一下再拉就好了!”坐在旁边的川大附小学生陈子衿放下手里的针给李祉诺做示范。

“我喜欢针线活是遗传,我妈妈、外婆、奶奶都喜欢。”陈子衿讲起了“家史”,还和小伙伴分享心得,她说蜀绣和普通针线活有很多是相通的,“但蜀绣需要密密麻麻来回穿针,更需要耐心。”她6岁开始就喜欢上了针线活,如今9岁的她在家补过裙子、缝过被套、钉过纽扣,这回第一次刺绣就自创了“三针拉线”法,“穿三针再拉线,可以节约两次拉线的时间!”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半个小时,身边的小朋友才绣完大熊猫的半只耳朵,而陈子衿已绣完大熊猫的两只耳朵。

陈子衿动作娴熟,成了周围小伙伴的小“老师”,她教思源小学魏荷予同学、沙湾路小学陆睿熙同学如何压线,教成都双语实验小学董亦飞同学如何打结、压线。“谢谢你!”董亦飞兴奋地打趣道:“针线世家就是厉害得多!”

○记者手记

家长影响孩子成长每一步

“少年先锋·假期欢乐行”6场活动已经结束了。近240位小朋友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遗憾的是,在已经结束的活动中,几乎每场,至少有1名家长为孩子成功报名后,在活动当天临时退出,浪费了宝贵的名额;至少有4名孩子迟到,让难得的活动时间白白流失;还有家长不断要求陪同参与活动,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发现世界的机会。在昨天的活动中,甚至有一位家长因为漏看工作人员发送的短信,让孩子错过了整整一上午的活动。


“少年先锋·假期欢乐行”除了工作人员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和执行,小朋友们的快乐参与需要每位家长的支持。对家长来说,或许多打一个电话,就能让更多孩子得到参与的机会;或许提前一些出门,就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或许大胆一些放手,就能让孩子更快地成长。

家长们,在孩子眼中,你们就是模样,你们影响着他们成长的每一步!

 

成都晚报记者易启明何亚男何汶蔚易欣雨摄影吕国应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