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如何有图有真相地看懂古代织物结构图

1.jpg

其实关于织物已经写过很多篇了,大家对此还是有些迷惑不解,所以接下来会侧重多一点在这上头(顺便我自己也通过这种方式多多学习)。
本文是一个最基础的打底介绍。

去过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人(没去过的人一定要去看看啊)都看到过他们在展厅里摆放的几幅放大版的纺织品,上面还会写着它们各自的名称。很多人去丝博都会拍下照片“到此一游”,那么除了留下图片还有什么方法看懂它们呢?

有啊,就是来看今天这篇!

我们之前都是这样介绍织物组织的,先是三原组织:平纹、斜纹、缎纹。如果涉及到我国古代的织物,其实还必须加上绞经组织(纱罗)和起绒组织。

2.jpg

△ 三原组织

我跟一些朋友解释过,大家纷纷表示复杂爆了,所以今天就用丝博的大图,换个方式解释吧~

平纹绢

3.jpg

绢是最简单的结构,它其实就是一根经线一根纬线这样走的(竖的是经线,横的是纬线,这个应该没问题吧),这种结构我们也叫“平纹”。

放大以后长这样。

4.jpg

一般来说,这种简单的“平纹”素织物(素织就是没有提花),我们都可以统称为“绢”。

“绢”有2个注意事项:

1、这个统称出现得不算很早,所以早期还使用过“帛”、“缯”这样的名字,可能还有别的如“缣”、“纨”,但是考古发现上区别不大,所以大家用“绢”就可以了。

2、“绢”是看起来没有明显孔隙的,如果织得很松散,可以看到明显的孔隙,就要叫做“纱”,由于后世也有绞经的纱,为了以示区分,这种一般就叫“平纹纱”或“假纱”。

平纹缂丝

5.jpg

很多人觉得“缂丝”超级神秘的,也是得益于很多人炒作匠人的概念,其实“缂丝”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绢”这样的平纹组织上通经断纬。

啥叫“通经断纬”?一般梭织物的纬线是从一头跑到另一头,跑完全程,所以叫“通纬”,但是“缂丝”的纬线只在需要地方出现,所以叫“断纬”也叫“回纬”。

6.jpg

由于不是通纬,所以“缂丝”上面会出现这样的裂口,而且时间长了由于经纬线张力不同会越来越明显了(如果你买的还是粗制滥造的缂丝扇子,张力不均导致的问题会更严重)。

“缂丝”用到的织机很简单很小,所以一般家庭就可以做。它的优点就是变化自由,不需要其他织机那么复杂的编程(以后我们会介绍到织机编程,就会觉得缂丝简直就是幼儿园等级的)。

缂丝也有2个注意事项:
1、“通经断纬”不是缂丝独有的,缂丝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2、缂丝在晚期很泛滥,质量远不如宋,有大量用画来代替缂丝细节的做法。

斜纹绫

7.jpg

上面的两种其实都是素织,缂丝有图案是因为用了彩色的纬线。但“绫”是有暗花的,就是线的颜色不变,通过结构变化让织物看起来有图案。

一般是把“绫”归类到斜纹地暗花,所谓“XX地”就是面积大的背景是XX组织。斜纹当然不是经纬线走斜了,而是经纬线不像平纹那样1:1交织,而是会隔着几个,然后交织的就会在面料上形成倾斜的效果。

8.jpg

上面这张放大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斜纹形成了效果差异,所以面料也就有花的效果了。

关于绫的1个注意事项:

“绫”是有平纹地暗花的,也有人认为这种是“绮”。

缎纹缎

9.jpg

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既然都是经纬线交叉,然后它们相隔得越远交叉,那么经纬线露在表面的线就越长,看起来自然就越光滑了。越是“缎”就诞生了,这也是“缎”看起来最光亮柔滑的原因。

“缎”和斜纹会令人感到迷惑,因为他们都是要约过很多经纬线才交叉一次的,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这个循环≥5的就是缎。大家可以慢慢数。

当然还有别的一些规则,比如飞数,不过太复杂了,就不说了。因为缎纹是三原组织中的一种,一般织物组织雪书里都有很详细的介绍。

10.jpg

缎的个注意事项:

1、“缎”出现得很晚,目前没有早于宋的实物;

2、缎纹据说只有中国发展出来了,其他地区民族并没有发展出来。

绞经罗

11.jpg

一般我们说纱罗组织,就是绞经组织了。顾名思义,它的经线会扭一下,然后在扭动形成的环里穿过纬线。所以它看起来孔隙明显,而且这个孔隙非常稳定。
1:1相绞的是最见的绞经组织,我们一般叫做“纱”,区别上面提到的“平纹纱”“假纱”,这种就叫做“绞经纱”或“真纱”。

12.jpg

13.jpg

△ 绞经纱的示意图和实物图(已经找了一个最接近实物的示意图了)

但是“罗”比纱复杂很多,丝博没有给绞经纱的示意板,而是给了一个罗的(大概就是想看晕大家吧!)

14.jpg

其实这个已经是一个比较基础的也有代表性的罗了,四经绞素罗,示意图长下面这样(我觉得也就是看看好了)。

15.jpg

所以罗有点难理解,但是它好认啊!印象深刻,而且不会和其他的搅浑,所以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装逼了,哈哈。

重组织锦

16.jpg

17.jpg

上面基本还是以单层织物为主,就是只有一组经纬线,织物正反面会差不多。但是“锦”需要两组甚至以上的经纬线。

名字上很好理解,经线显花就是“经锦”,纬线显花就是“纬锦”。我们看到的一些汉锦,主要是经锦,后期比较多纬锦。(这是比较粗暴的分法,实际上非常复杂)

18.jpg

19.jpg

锦需要的花色很多,所以织造的时候会有一组颜色被提上来显花,其他几组被盖在下面。所以“锦”显得非常厚重,同时也是很长时期里代表织造工艺最高水准的一种织物。(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到被压在下面的几组经纬线)

锦的注意事项:

1、其实X大名锦,比如蜀锦、云锦并不是特定的锦的种类,而是根据产地划分的;

2、我们常说的宋锦应该叫做宋式锦或仿宋锦,是清代产物,只有图案用了宋代装裱图案。

通经断纬妆花

20.jpg

世人只知到“缂丝”通经断纬,却不知道“妆花”啊!(在妆花里也叫“挖梭显花”)前面说了,云锦不是一种锦,它的主要产品其实是“妆花”,明清时期所有夸赞云锦的话其实都是写给“妆花”。

前面说了,“锦”用多组经纬线,让织物呈现出很多种色彩和图案,然后它本身比较“笨重”,于是人们就从“缂丝”上借鉴了通经断纬发展了“妆花”。这就极大丰富了图案的自由度和色彩选择,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几乎无所不能的明清织物。

21.jpg

(粗的色线就是通经断纬的部分)

22.jpg

(极其复杂的需要两人配合操作的花楼机)

23.jpg

(那些小线轴就是用来通经断纬的)

通经断纬已经是云锦里最后的程序了,云锦中最复杂其实是挑花结本,就是织机上挂着的白色线团,那是织造时候图案的编程。(大家买一本云锦相关的书都可以了解到,这个反而是一些网络文章里不太提到的部分)

妆花部分一般来说喜欢用彩色绒线、金银线、孔雀羽,地部也有很多种。我们常说的妆花缎、妆花罗、妆花纱,后面那个字就是他们的地组织。我们现在能看到明清皇家所用的图案丰富的衣服,几乎都是用妆花方式织成的。

起绒织物绒

24.jpg

我们很少提到起绒织物,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经线或纬线里按照一间隔加入绒线,然后把它从织物的交织空隙里拉出一定高度的绒圈就可以了。

25.jpg

绒圈最后可以割也可以不割,起绒方式可以是纬线起绒(在纬线里加入绒线)也可以是经线起绒,前者就是我们熟悉的灯芯绒采用的方式,后者则在历史上比较常见,比如漳缎就是经线起绒。

由于绒线与一般经线走的路程不一样(它要挑起绒圈嘛),所以它往往需要另外卷起来,所以比如漳缎织机就会看起来很壮观,有很多小线轴在后面。

26.jpg

△ 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的漳缎织机(@青衫素带 摄)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