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知识丨清朝官服中的袍与褂

1.png

假如一个清朝的举人顺顺利利地避开了科举考试的各种“坑”,金榜题名;

那么接下来在朝堂的的日子恐怕要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毕竟衣食住行都有可能成为日后获罪的由头⊙▃⊙

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清朝官服的ABC吧!文中提到的资料书在古籍库中也可以查阅哟~
 
衮服、朝袍和龙、蟒袍
 
2.png
 
    袍服为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袍服又分礼服袍、常服袍、行服袍、雨服袍等。
 
    清朝皇帝的礼服袍分为衮服、朝袍、龙袍三种。衮服为石青色,仅在祭圜丘、祈谷、祈雨等祀典中穿用。朝袍分夏朝袍、冬朝袍,它的用途较广,凡是祀典礼仪、殿廷朝会、重大军礼、外藩朝觐都要穿着。龙袍是次一等的礼服,多在一般礼节场合穿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326至328)。清帝礼服袍在纹饰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绣龙,二是绣十二章纹饰,三是绣八宝平水纹饰。一般在礼服上要绣九条正龙,从前面看是五条,从后面看也是五条,恰成“九五之尊”的吉兆。十二章是指日、月、星、山、龙、华虫(野鸡)、宗彝、水藻、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等十二种纹饰,它是最高权威的象征,唯有帝王能用。八宝平水一般绣在袍的下幅,于平列的水纹之上呈现山石宝物,如和合、鼓板、龙门、玉鱼、仙鹤、灵芝、罄、松等物。其中寓有四海清平、江山万代之意(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二章)。
 
    皇帝的袍服,除礼服袍以外还有常服袍、行服袍、雨服等。常服袍是燕居与平时处理政务时穿用的,又称开禊(即开衩之意)袍,一般是前后开衩二尺余,左右开衩一尺余,颜色与花纹都没有严格的限制。四开禊袍除皇帝本人穿用外,宗室也可以穿用,其他人非经特恩不准僭越(《皇朝礼器图式》卷4至7)。行服袍是出巡或骑马时穿用的,形制与常服袍雷同,只是袍长比常服减短十分之一,大襟右下角比左面和后面剪短一尺,又称缺襟袍。皇帝的雨服有三种式样,均类似于常服袍或常服褂,只是雨服多用毡、羽缎、油绸制作,而其余袍服则按季节更换用料,春、秋季用棉、夹,夏季用纱,冬季用皮裘。
 
3.webp.jpg
 
-缺襟袍-
 
    皇后所用袍服的规格几乎与皇帝相同,礼服中也分朝袍、龙袍,只是不用衮服。皇后的朝袍各有三种款式,都用明黄色,袍上所绣纹饰也与皇帝雷同。最有独特风格的是后妃的常服袍,其色彩与纹饰都别具一格。
 
    文武百官的礼服袍是蟒袍,俗称花衣。自亲王至武二品、文三品官可以绣四爪九蟒,文四品以下官员绣四爪八蟒,文七品以下绣四爪五蟒(《(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326至328)。官员在过三大节,参加出师、告捷之典礼,筵宴,迎銮及一切嘉礼时都必须穿用蟒袍。凡遇斋戒日,日食则穿用常服。官员袍服的服色是有定制的,皇子用金黄色,亲王、郡王获赏者也可以用金黄色,其余多数用石青色、绀色。袍服本来没有护领,后来为了御寒, 渐渐加制皮棉护领,俗称“牛舌头”,又称领衣,成为袍服的附加穿着。礼服的袖端都做成马蹄形,俗称马蹄袖。如果用常服袍充礼服袍用,就要另做马蹄袖,用钮扣连接在袖口,行礼时放下,事毕可以卷起,又叫“龙吞口”。这是具有满族民族特点的衣袖形制。
 
4.webp.jpg
 
-清朝皇帝朝服(冬)-

褂服:补子、颜色及其他
 
5.png
 
    褂服列为官服乃是清朝的创造。用褂罩在袍服外面,增减方便,即能御寒,又利于骑射,饶有满族风习。褂服也分为礼服褂,常服褂、行褂及雨服等四种。清帝的礼服褂称端罩,俗名褡𧞤。形制类似通普的外褂,旁裾缀缎飘带,用紫貂皮、黑狐皮制成。常服褂多用石青色,裾左右开。行褂,也是石青色,褂长 及股,袖长到肘。后妃的礼服褂有朝褂、龙褂。朝褂有三种款式,龙褂有两种款式,都用石青色,以绣龙纹为饰。
 
    文武百官的朝褂上缀补子,称补褂,又称补服,罩于蟒袍之外,与顶戴相对应,成为品官级别的主要标志。清朝的补子在沿用明代补子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变化。清补一般长宽约有三十公分左右,以绀色(天青色)、黑色等深色为底,周围装饰花边,上面用五彩金钱绣出龙蛇、禽鸟、猛兽。补子缝制在补褂的前胸后背,后背的补子是整幅的,前胸的补子要缝在对襟褂子上,因此是剖开的。补子分圆补、方补,贝子以上用圆形补子,民公以下用方形补子(《中国历代服饰》清代部分)。
 
66.webp.jpg
 
    每当朝会排班,一眼望去,穿用四团龙补服的是皇子、亲王、 郡王、亲王世子;穿用二团正蟒补服的是贝勒;穿用二团行蟒补服的是贝子;穿用单蟒补服的是民公。左边站列的文官,补子上分别绣着单只禽鸟,从前向后依次是白鹤、锦鸡、孔雀、大雁、白鹇、鹭鸶、鸂鶒、鹌鹑、练雀。分别为一品至九品官(见图一)。右边站列的武官,补子上分别绣着单只猛兽,从前向后依次是麒麟、狮子、豹子、虎、 熊、彪、犀牛、海马,分别为一品至九品官(七品、八品都绣犀牛, 见图二)。补子上绣獬豸的是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按察使,诸道,给事中,御史等官员。诰命妇人所用的补子与其夫或子的品级相同,但是命妇的丈夫或儿子是武官的,补子不用兽文,用禽文,借此表示女性不尚武(《大清通礼》卷5)。
 
7.webp.jpg
 
    品官的补子按品级穿用,不准混用。乾隆年间出了一件这样的事:一日,金简入朝,他的补服上绣了一只大锦鸡,鸡旁绣一只小狮子。他自己解释说:臣任都统(武二品)兼户部侍郎 (文二品),绣此以表兼综文武之尊荣。为了这件事,乾隆皇帝发布上谕加以申斥,并且将金简交部议处。按清朝惯例,凡是文武兼官用其高品。金简所兼文武官职都是二品。他在补子上绣锦鸡正反映了当时重文轻武的风习,锦鸡旁绣小狮子是不能忘情于都统之职(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22)。品官的行褂有一个时期称得胜褂,自傅恒征大小金川回京后,此褂风行一时。最初喜欢穿天蓝色的,后来崇尚玫瑰紫。福长安爱穿深绛色的,效仿者称之为“福色”。嘉道以后,民间也普遍采用了(昭裢《啸亭续录》卷3)。
 
8.webp.jpg
 
-福长安画像-
 
    清朝的官服制度与它的礼制一样繁缛,对各种服装的颜色、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明黄色、龙缎、玄狐裘、金龙等为皇帝专用的服色、质料、纹饰,他人不得使用,违犯者便要治以重罪。雍正三年(1725)定年羹尧死罪时,其中就有服饰僭越罪四条,服饰狂悖罪二条;乾隆三十九年(1774)五品捐官范清济越等穿用貂褂进宫为孝圣皇太后祝寿,被参劾后罚俸半年(杨乃济《一身貂褂罚俸半年》,载《紫禁城》第19期)。清朝的冠服制度,除了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外,就连每个按季更换冠服也要有礼部上奏请旨,获准后,才能在指定的日期更换。否则,便会以违例之名遭到处罚。
 
    清代在严惩违例者的同时,还利用冠服禁例提供的机会,破格地将御用服饰及高品服饰赏给臣下,借以笼络人心,收买为其忠实效命的奴才。见于史籍记载的赏赐,有赐御用龙袍、端罩、貂褂的,有赐团龙补服、品宫补服、黄马褂的。其中以赏赐御用袍褂恩礼最为隆重。清太宗曾将御用朝袍赏给玉麟的祖上。乾隆中阿桂征大小金川,定伊犁、征廓尔喀皆有大功,除授官拜爵外,还蒙恩赏红宝石顶、紫缰、四开禊袍、黑狐端罩等物,声名重于当时(《清史稿》卷318)。嘉庆初年,大学士庆珪受赐清高宗遗服四团龙补褂及四开禊袍,也是非比寻常。
 
    赏赐黄马褂。是清代中后期引人注目的恩宠,所谓黄马褂是一种明黄色的行褂,形制如皇帝的行褂,设有花纹和彩绣,只有皇帝的近臣及侍卫才能穿用,如领侍卫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长、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领等人。皇帝近臣及侍卫所穿黄马褂是由于职务关系而穿的,不任此种职务便不能穿了,因此称为“职任褂子”。赏穿的就不同了,只有有功的高级武将及统兵的文官才能得到,得到后任何时候都可以穿。文官赏穿自乾隆十一年大学士于敏中开始,嘉庆七年直隶总督颜检,道光二十六年大学士潘世恩也都蒙恩赏穿。武官蒙赏者,以咸丰、同治年间为最多。僧格林沁、李鸿章、左宗棠等均蒙恩赏穿。
 
9.webp.jpg
 
-《康熙南巡图》局部-
 
    清代宫廷服饰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而这种封建等级,也正是封建统治者赖以生存的基础。
 
(以上摘自《文史知识》1987年第2期)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