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简直美呆了! 古今中外话服装 能工巧匠们的绝世佳品

古今中外话服装

高关中

汉堡妇女联合会举办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在一家小剧场(Hamburger Kammerspielen)举行。主题是,“女性的服装(搭配)与优雅”,来参加活动的姐妹们都穿上自己最心仪的服装,包括休闲、运动和礼服,在舞台上走秀。由三人点评小组逐个点评,并评出各种奖项。妇联会长康杨邀我参加这个活动,做个主题演讲。这是一项文化活动啊!坚决支持,欣然接受。于是我翻阅大量资料,寻找服饰图片,写下了这篇介绍古今中外服装的讲演稿。

1.webp.jpg

清代彩绣旗袍、银绣旗袍

中国服装的演进

服装(服饰)作为衣食住行四大元素之一,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各时代的服装都有所不同,从中可以反映出环境的多样和时代的演进。

在服装出现以前,我们的祖先过着极为原始的生活,冬天以兽皮御寒,夏天以树叶遮体。传说伏羲氏发明了织“布”,注意,中国上古是用麻布做衣服,而不是棉布。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句。

种桑养蚕,制作丝绸,据传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仓颉)、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正是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有了丝绸。用帛制成冕服。通过考古,在山西夏县发现了5500年以前的蚕茧。汉代养蚕、织帛、缝衣等手工业都已经相当发达。马王堆出土的纱料单衣薄如蝉翼,一件长女服重量还不到50克。张骞通西域后,打开了通往西方的商路,丝绸为输出大宗,因此称为丝绸之路。西方人喜爱中国的丝绸,因此带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2.webp.jpg

汉代马王堆纱料单衣薄如蝉翼

棉花原产于南亚西亚地区,唐代传到西域南洋,宋末元初传到内地,开始大量种植。女发明家黄道婆(1245-1330)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学习海南黎族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推动了棉纺业,被尊为布业的始祖,纺织业鼻祖。从此以后,棉花与丝、麻并驾齐驱,成为我国人民穿着的主要原料。此外,寒冷地区,富贵人家也用皮草。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织帛、制裘、缝纫的记载。《论语·雍也》中有肥马轻裘的说法。

3.webp.jpg

唐代服装(壁画)

周代已有冠服制度,冠带衣履皆备。战国时代,服装的特点是长、大、宽,贵族以穿大袖大摆的拖地长袍为荣。但是这样的服装不灵便,所以才有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赵王下令全国民众穿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长裤,这是服装随时代需要演进的一个例子。

我国一向以“礼乐之邦”著称,衣冠文物,那是很讲究的。如在庙堂之上,大家都要穿上绣衣官服,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各个朝代都有流行或法定的服装。古代皇帝穿龙袍,汉文帝首次用黄色,到元代明黄成为皇帝专用的服色,明清延续这个传统。清代,被赏穿黄马褂是得到皇帝恩宠的一种荣耀。

4.webp.jpg

明清皇帝龙袍

古代官场群臣袍服上的“补子”(前胸后背的金线方形图案),起源于唐代武则天时期,以中国的飞禽走兽图案区分等级,文官服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使人一目了然。

古时男女都穿裙子,称裙子为下裳,古书《毛诗故训传》云“上曰衣,下曰裳”,衣裳二字就是这样来的。唐宋以后,妇女穿裙之风大盛,男以袍为常服,女以裙为常服。“裙钗”就成了女人的同义词。在敦煌石窟和唐墓壁画都有唐代的仕女服饰。裙子饰纹花样繁多,如石榴裙、柳花裙、百鸟裙等等。其中石榴裙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至今仍在鲜活地用着。

5.webp.jpg

近代圆摆彩绣短袄、短袄套裙、缀光片袄裙、彩绣马面裙

至于旗袍,始于清代,本来是满族妇女的服装,故名旗袍。她们还要穿高底花鞋(花盆底,马蹄底),用高头饰。以后旗袍在城市汉族妇女中也流行起来。1929年,民国政府规定为蓝色六纽旗袍为妇女礼服。如今成为中国独特的民族女装。

古代服装有贵贱之分,贵族官僚的服饰历代变化较多,每换一个朝代要易服色乃至样式,着重于美观。而普通百姓的衣衫则尚简朴,着重于实用,没有多大变化,甚至数千年如一日。普通人穿衫(连肩袖)、袄、袍子。衣服扣子是用布条做成的盘扣(盘纽),讲究的用盘花扣。家家都会挽扣子。人们穿布鞋,妇女自己纳鞋底。

清末从日本引进了仿自欧洲的西服。西服实用、合体,大方,在中国开始流行,由此派生出中山装。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陆军制服改成便装,吸收了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的优点,被称为中山装。新中国沿用中山装,作为正式服装,被欧美称为“毛式服装”。这样由洋服演进成了中国服装,可算是洋为中用的一个例子。

中山装和旗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服装,即中式服装。其实中国的服装样式还有很多。我们有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各具风采,各有特色。如我们熟知的藏袍,蒙古袍,穿长裙戴小花帽的维族女服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西方服装的演进

西方,指欧洲(近代为欧美),服装材料用亚麻(Leinen)、羊毛、皮革等。欧洲早期没有丝绸,所以引起丝绸之路的兴盛。丝绸之路的主线就是从西安到罗马。罗马帝国时丝绸衣服贵如黄金。据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称,罗马帝国为购买丝绸、珍珠等奢侈品,每年的支出约占当时罗马帝国每年商品进口总额的一半。巨大的财政压力,迫使当权者要想尽快掌握养蚕缫丝的方法。但直到公元6世纪以后养蚕业才传入欧洲。

古代希腊的服装,叫希顿(chiton),男性女性都可以穿,是用一块长方形的亚麻布或毛料以各种方法披挂,两肩处用饰针别起来,腰部用腰带固定,没有袖子。妇女所穿长及踝节。还有一种女装,叫佩泼洛斯(peplos)。区别在于,用正方形布料,披挂于两肩,并将长出部分倒转折叠并在腰部束紧。

6.webp.jpg

古希腊女装

7.webp.jpg

 

古希腊男装

古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包括服饰,如“丘尼克”(Tunic/Tunika),就与古希腊希顿服装有类似之处。这是一种束腰衣。两块亚麻布相叠后,留出钻头伸臂的位置,把两侧和顶部的其他部分缝起,便制成束腰衣。衣长到膝盖,或膝盖以下,袖子可有可无,腰间束带,

肩用扣子扣住。外面还可罩斗篷。这种服饰一直传到中世纪。古罗马女性还穿“斯托拉”(Stola)、“帕拉”(Palla)。而托加袍(Toga)是古罗马时期男性普遍穿着的外袍。

8.webp.jpg

古罗马服装

文艺复兴时代,法国继承了欧洲传统服装的优秀遗产,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新样式。早在17世纪,就成为欧洲服装的中心。

9.webp.jpg

中世纪服装

法国女装式样的兴起和流行,大多是由宫廷舞会、周末郊游时王后、贵妇们所穿着的豪华优雅的服装所引起的。特别是在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期。服装、发式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服装艺术上敏感的巴黎贵族和平民,迅速地采用新式样。这些奇异新颖的女服为其他欧洲国家所模仿,成为当时欧洲服装至高无上的典范。例如贵妇人的“鼓起裙”,用裙撑撑起,婀娜多姿,很吸引眼球。

10.webp.jpg

中世纪德意志人服装

法国在近代一直引领时装潮流。18世纪贵妇们经常主持时装“沙龙”,奠定了时装发展的基础。19世纪英国人沃思(Charles  F. Worth,1825-1895)堪称时装设计的先驱,他长期在法国生活,成为巴黎高级时装的奠基人,被誉为“时装之父”。他的夫人玛丽穿着他设计的服装展示街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时装模特儿。

11.webp.jpg

文艺复兴时期的男装

12.webp.jpg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装

随着产业革命的开展,纺织业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缝纫机也在这一期间发明。一般认为,缝纫机是在1790年由英国人Thomas Saint发明的。1851年胜家(I.M. Singer,1811-1875)改进为脚踏缝纫机,大量生产。从那时起,缝纫机大大提高了纺织和制衣产业的生产效率。这些都为时装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13.webp.jpg

十七世纪的服装

世界上最成功的时装设计家要数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1922-),他很早就对服装设计产生兴趣,据说童年时,喜欢替邻居的洋娃娃设计新衣服。1945年皮尔卡丹23岁时,在巴黎参加电影美女与野兽的服装设计,作品颇受好评。1950年独立开设了服装设计公司。他对于时装的概念是,时装必须大众化,价格和设计都要以平民为出发点。70年代其公司事业日渐全球化,在男装,女装,服饰配件中都是国际知名的品牌。1980年代他甚至跨界到餐饮业、经营起食品的销售。

14.webp.jpg

十九世纪的服装

有人说,在法兰西文明中,有四个名称的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皮尔卡丹独占两个。马克西姆餐厅(Maxim's)1893年在巴黎Rue Royale 3号创办,是高档的餐饮社交场合,嘉宾如云,其中不乏总统、国王这样的贵客。1981年,皮尔卡丹以150万美元买下这家即将要破产的餐厅,把它打造成世界品牌,如今连锁店开到世界各大都市,包括北京上海。这是题外话。

15.webp.jpg

十九世纪末的女装

今天除法国巴黎外,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也是时尚之都。在这些大都会举行的四大时装周引领着世界潮流。

女性时装在不断变化,每年都有新的流行款式,而以不变应万变的则是男装西服。西服堪称今日西方的代表性服装。西服是19世纪中期在英国问世的。其中最隆重的黑色燕尾服,据说是由中世纪马车夫的服装演变过来的。后边开叉,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骑马方便。如今时装表演中也有男装,但比起女装的变化来还是逊色得多。

16.webp.jpg

二十世纪初的女装

17.webp.jpg

二十世纪早期的女装

18.webp.jpg

1928年的款式

19.webp.jpg

时代的演进

各国服装面面观

以上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国和西方服饰演变发展的历史。但世界有八大文明文化圈,190多个国家,更有2000多个民族。各国的民族服装品种繁多,洋洋大观。这里只略微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参考。

东亚文化圈以中国为核心。其他如朝鲜韩国妇女穿束胸长裙(高腰长裙),越南女装类似旗袍,开衩到腰,内穿白色长裤。

20.webp.jpg

越南、阿富汗、日本服装

日本文化其实也可以归于东亚文化圈。其民族服装和服即起源于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经过改良形成和服。男和服一般为黑色,女和服色彩斑斓,多用丝绸。腰带背后打结,后中部有衬垫。

印度文化圈的典型女服叫纱丽(sari)。纱丽用印度丝绸制作,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用刺绣装饰。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纱丽与开襟紧身上衣乔丽合用。婚服习惯穿绿乔丽,红纱丽。

21.webp.jpg

印度沙丽

东南亚是多种文化交汇区。举例如纱笼(Sarong),缅甸、印尼等国男女都穿。就是把一大块布不经缝制就围在腰上,下至脚面,类似筒裙。缅甸唐人街华人入乡随俗,也穿纱笼。菲律宾女服叫他侬(terno),为纱雅裙(saya)和班诺萝上衣 (panuelo)组成的女套装,在两个肩膀头翘起来。

22.webp.jpg

蒙古,缅甸服装

伊斯兰文化圈,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男女都穿袍服,妇女包头巾面纱(Veiling),把耳朵都围起来,甚至只露出两眼。阿富汗则有斗篷式女装,叫查连(chadri)。

23.webp.jpg

阿拉伯服装

西方文化圈,以西服、裙装为主。一些国家还有自己的特色服装,如南德和奥地利的传统女装叫狄恩朵(Dirndl),一般由女衬衫,外胸衣,长裙和围裙组成,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常见。拜恩典型传统男装则是短背带裤(皮裤),长袜,大头鞋。再如苏格兰男人穿花格呢短裙(kilt,又译凯尔特,百褶裙),吹风笛,是典型的苏格兰形象。再如美国牛仔裤,配宽边帽,衬衣皮背心,这是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打扮。1850年一位美国人,用帆布(后来用棉哔叽)做成牛仔裤,后来不但风行美国,还传到全世界。

24.webp.jpg

德国、奥地利、瑞士服装

斯拉夫文化圈,光俄罗斯的民族服装就有上千种。我们熟知苏联的布拉吉(Blazy,即连衣裙)就是一种。两排扣子的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常穿而得名,原为男装上衣,但在中国演变出女装,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服饰。这两种服装50年代都曾风行新中国。

25.webp.jpg

荷兰、苏格兰服装

非洲文化圈是指撒哈拉沙漠地区以南的黑非洲地区。服饰款式色彩鲜艳,比较宽大,领子部分以无领或者矮领为主,如长袍,适应热带气候。非洲女性不穿裤子,通常只着非洲式连衣裙,贫苦人家就是一块裹身布。头饰是非洲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头部工程”是非洲女性的重点工程。缺乏姣美的头饰,就显现不出服饰之美妙,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辉映。

26.webp.jpg

美国牛仔裤,印第安人服装

拉美文化圈继承一些印第安人传统,又受欧洲影响。一种披风式外衣比较典型,叫庞裘(poncho),是将整块方形布料对折,在正中开领口,套头穿用的斗篷。庞裘在拉美各国,款式或用法各有变化。如阿根廷庞裘前门襟开口。20世纪下半叶,庞裘成为一种时装在美洲流行。此外,庞裘式样常用于防雨、防寒的服装。

27.webp.jpg

墨西哥服装

28.webp.jpg

南美服装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