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美轮美奂的四川蜀锦

食肆|成都书|门牌号|街巷|掌故

1.webp.jpg

小时候,我家里有几床蜀锦的被面,每当过年的时候,母亲就要拿出来铺在棉絮上,下面用白布单包裹,一针一线的缝好,放置在床上。这时,我们的屋子因着闪闪发亮的锻被,顿时蓬荜生辉起来。后来有一年,我到台湾探亲。带什么给我远方的大哥呢,四川的蜀锦缎面不是即华丽高贵,又实用美观吗,我选好大红、粉红、绿色三床被面带到台湾,大哥大嫂见了非常喜欢,说是太漂亮了,在台湾,难得一见。   

因为喜爱,我感到非常的好奇,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发明和织造出这么美轮美奂的蜀锦的呢?蜀锦的渊源及传承是怎样的呢?近几年,青羊区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着力打造锦绣工场。因我是《青羊报》的记者,多次采访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及传承人,对蜀锦蜀绣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来整理形成了文字,拟在让蜀锦的织造被更多人了解,让蜀锦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2.webp.jpg

蜀锦的光辉成就

蜀锦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著名的传统工艺,与南京的云锦、江苏的宋锦和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它始于战国,兴于汉代,盛于唐朝。成都是全国唯一以“锦”命名的城市,历史上称为“锦城”。蜀锦在成都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

蜀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08年,蜀锦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09年参加南洋劝业会展览,博得国际好评;1917年,蜀锦在南洋博览会上获得国际特等奖;1937年,蜀锦又在美国纽约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东方美人奖”;1980年,丹凤牌蜀锦月华锦,雨丝锦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部“名牌产品奖”;1984年,浣花牌蜀锦民族缎,荣获中国丝绸总公司“优质品牌奖”。

作为成都一张靓丽的名片,她的“蜀锦织造技艺”,于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地区丝织技艺”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webp.jpg

各朝代的蜀锦特色及影响

四川桑蚕丝绸业起源很早,是中国蚕丝业发祥地之一,古称“蚕丛古国”。古蜀国织造业已经初具形态,桑蚕丝绸业兴起后,蚕丝作为原料织造,织出的锦缎图案生动,纹织精致,色彩艳丽而别具一格,被人们称为“蜀锦”。蜀锦其最具特点是经线显花,富丽华贵。成为历代商人交易的热点,蜀锦色彩以真红最具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织锦始见于西周,至春秋时期逐渐增多,此时的蜀锦多为单调的二色锦、三色锦,纹样以规则拘谨的几何图案为主,战国以后图案逐渐从几何纹样发展到鸟兽纹,织物组织采用经二重或经三重,为经线显花的“经锦”。战国时期,蜀锦已是重要的贸易品,并由此开辟了一条由成都出发,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到中亚的国际文化交流通道,即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 : 秦灭六国“移秦民万户入蜀”,中原先进织棉技艺进入蜀国。蜀锦采用经线交替轮填显花,纹样多见祥禽瑞兽、穿插吉祥铭文,史称“汉锦”或“汉式锦”。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成都设“锦官”管理蜀锦生产,成都成为全国织锦生产销售中心。汉代,蜀锦被誉为丝织技艺的“双璧”,蜀汉置“锦官”,成都因此得名“锦官城”。

两晋南北朝 : 两晋南北朝时期,蜀锦仍是经锦,但色彩、纹样明显增多,受外来文化影响,纹饰常带中亚、西亚风情,鸟兽安详静态,多置于几何框内,对鸟、对兽、带波状主轴的植物纹样及对称纹样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隋唐时期 : 三国以来闻名全国的蜀锦,唐代更为完美。益州大行台窦思伦设计了大量新颖的蜀锦纹样,蜀人谓之“陵阳公样”。唐代纹样主流为联珠、团窠、卷草纹、织物由经线交替显花转变,织机从多综片织机过渡到束综式提花织机。蜀锦织造技术与产品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唐代,四川的蚕丝业步入鼎盛时期,此时的蜀锦,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并被视为唐锦的代表。

宋元时期:宋元蜀锦清秀典雅,题材多为花鸟纹、几何装饰纹,织物由纬锦向纬浮显花转变,织造仍用束综式提花机。北宋,官府在益州(今成都)建立绫锦院、成都府锦院,此时,四川、江苏、浙江并称为全国丝织业三大中心。宋代,成都建锦院,当时蜀锦与定州缂丝、苏绣并称全国三大工艺名品。

明清时期 : 明清蜀锦在技法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盛行的卷草、写生花鸟、几何纹样(多为六边和八边形,类似敦煌藻井图案风格)。清代最具特色蜀锦为方方、雨丝、百子图等,织物组织从五枚缎纹发展到八枚缎纹,织造采用花楼蜀锦织机。“方方”“雨丝”“月华三闪”等名品在工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蜀锦史上谓之“明清三绝”。享有盛誉的蜀锦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嘉宾。

4.webp.jpg

1949年后的蜀锦状况

1949年后,开展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织锦作坊和个体机房户进行合并,建立合作联社。1956年成立了成都蜀锦厂。六十年代初,成都蜀锦厂的工艺师们掀起了技术改革的高潮,在保证蜀锦品质不变的基础上,将挑花、打瓤子、结本分为十多个工种和若干道工序,首先是总纲设计,即纹织工艺设计,其中包括:小样设计、提花机组装工艺、提花装造工艺、经纬准备工艺、织机安装工艺、上机织造工艺等工种工序,其次将以人工为动力的花楼木织机改为电作动力的花楼电动铁织机,使锦缎织物幅宽从60多厘米增幅达150多厘米。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花色品种、产量、质量、安全生产都大幅度提高,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蜀锦发展最快、最好的鼎盛时期,设计人员改革出新,研织出了“龙凤呈祥”“凤穿牡丹”“双狮戏球”等具有民间传说的图案,研究纺织出明代“蝶花纹锦”“八答晕锦”等,尤其是创造性地发展了蜀锦“晚清三绝”,在传统的彩条经上织出了“文君听琴”、“嫦娥奔月”“月华”“望江楼雨丝”等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蜀锦精品。当时许多家庭都有蜀锦的被面、桌布、披肩、围巾等。

八十年代蜀锦产品远销海外,有织锦机505台套,职工2800多人,年产值上亿。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物质商品的丰富和多样化,大量化纤面料的面世,原本结婚必备的蜀锦被面被方便易洗的被套代替,新郎新娘的缎面衣料被婚纱西服代替,人们追求时尚、追求更经济更实用的消费观代替了千年不变的传统审美观和消费观。蜀锦这种高雅的织品渐渐离开了人们的生活,失去了市场和人群,这样销量大大衰减。蜀锦的作用只有作为礼品馈赠。九十年代末,为拯救和保护蜀锦,成都丝绸总公司提出了总体规划:围绕文化、旅游、民族产品做文章。

5.webp.jpg

蜀锦的工艺流程

蜀锦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的提花锦缎类织物,常以单层或多层彩经和多重彩纬起花,织物结构正面显现平纹、斜纹、缎纹提花,背面则显现斜纹提花,分为“经锦”和“纬锦” 两大类。生产蜀锦,是按照纹织工艺设计要求,将事先挑好的丝线花本复制到小花楼织锦机上由人工制作。纹图以花鸟山水、吉祥兽禽,云纹梅竹、人文景观为题材,其图案构成有方形、条形、几何形及对称、连珠、团形、四方连续等形式循坏,织法多样,可以由经丝彩条起花,可以由纬丝起花,或经、纬都起花,色彩以“赤、黄、青、黑、白”为主色,“红、绿、蓝、紫”薇间色,应用独特的似荤似云变化莫测的技艺,织出的蜀锦图案丰富多彩、活泼新颖、色彩艳丽。

蜀锦的制作过程非常的复杂,先要按照锦纹设计工作者的设计要求,将图案和色彩转换成提花织造的花本,然后将花本过到花楼织机上要提花的纤绳中,然后由装造工人下料、挽把、挂吊、连接、上到花楼织机上,再将整理好的经线按纹织工艺要求挂下坠、穿综、过筘,上述工作完成后再行织造,织造工艺就是通经通纬。这个过程是通经通纬织造时,各种颜色的纬丝直接通过经丝开口,经特殊工艺设计需要该种颜色出现时,就出现,不需要该种颜色时就隐去。花楼木织机很高,一人在上提花,一人在下操作,由两人配合完成。现在有了电动织机,一人就可操作。

6.webp.jpg

蜀锦图案的寓意

蜀是蜀地,锦是“织彩为文”的彩色提花丝织品,蜀锦是丝织品中最为精致、绚丽的珍品。蜀锦的图案都有一定的寓意,“凡锦纹必有寓意”。入锦者,无论鸟兽花虫,都代表了对生活的愿景和祝福。蜀锦千百年来最多的图案是描述多姿多彩的民俗场景,从神佛八仙、仕女美人、太子骑羊、百子闹春等都包含美好的寄语,图案中还有日常生活中常有的风车车、转糖饼、闹新春等生活百态,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很接地气。

蜀锦在古代的图案中常有中国传统的花鸟描绘,羽兽飞禽、虫鸟鱼虾、花果梅竹,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在审美上都表现了祥瑞和好,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现代作品多以名家书法、画作为蓝本,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如齐白石先生之虾、徐悲鸿先生之马等等,这些画作,锦面之上浓淡相宜的配色令墨韵笔法更有韵味。除书画作品外,现在《熊猫》系列的蜀锦作品,成为最受外地群众喜爱的图案。憨态可掬的熊猫,形态各异,神态表情生动传神,蜀锦织造工艺独特的纬浮起浅浮雕的效果,令一只只熊猫神气活现,无比可爱。

蜀锦是四川地区独特的一种工艺,而发扬光大这门技艺的是几家有担当的蜀锦保护和传承单位以及传承人,下面我介绍在保护、传承、发扬蜀锦技艺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几家单位。

7.webp.jpg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

2004年由成都蜀锦厂部分人员组建了成都蜀锦工艺品厂,2008年成立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地址在清江路成都市团校内。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集保护、研究、传承和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注册了“浣花古蜀锦织造”商标,集中了前蜀锦厂的一批精英,该所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工程师、省级工美大师1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美术设计师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0余人。在蜀锦产品的开发、创意以及纹织工艺设计,纹织组织工艺设计、提花装造技艺、纬经配色、机械设备的改造等方面进行创新,采用多梭箱装置,实现了七梭三十六色重经、重纬、多组织、经纬同时起花的织造技艺,织出的蜀锦产品色彩丰富,立体感强,层次分明,织地细腻,从不同角度观赏,会反射出不同色泽。近年来,蜀锦研究所生产的《都江堰放水图》、《珙桐国宝图》、《步步登高图》、《国色天香图》、《莫高窟十一面观音图》、《清明上河图》等在各种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其中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已被四川省博物院收藏。生产的民族宗教用品《唐卡千手观音》《释迦牟尼佛》等工艺品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蜀锦研究所在开发创新发展蜀锦技艺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收到各级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传习所”称号。2009年,蜀锦研究所配合四川省丝绸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在成都市质监局的领导下,制定了蜀锦的地方标准,经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于同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实施。

蜀江锦院

2002年,“蜀江锦院”正式成立,“蜀江锦院”位于成都市草堂东路,内设大型蜀锦织造工场,蜀锦织绣博物馆,古今蜀锦蜀绣展示销售店。多年来,蜀江锦院开展了大量的资料整理,传承人建档、建立数据库等工作,先后出版了《成都蜀锦》《中华锦绣-----成都蜀锦》、参与《中国织锦大全》蜀锦部分编写工作,出版《蜀锦历代典型纹样图集》。

蜀江锦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十分重视恢复传承传统工艺。2005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从事传统历史纹样的恢复,复制了6台清代大花楼织机。2006年,和上海东华大学考古系合作,研制恢复唐代以前的“手工经锦织机”即“经锦”,又称汉锦工艺。2007年,成功恢复蜀锦最原始工艺“经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2008年,恢复盛唐时期的窦思伦锦,2010年,恢复了“晚清三绝”。

蜀江锦院除了恢复、继承传统技艺外,还在发扬和创新上下功夫。组织了专门的设计团队,开发与时俱进的新产品江蜀锦的消费过度到旅游文化产品的欣赏与消费上。例如,以蜀锦的特色纹样及当地的风景名胜开发旅游产品,以名人的诗词书画开发文化产品,以宾馆、家庭装饰开发装饰产品,以台布、靠垫、领带、睡衣等进入生活领域。同时,按照蜀锦不同的用途,不同对象,开发高、中、抵不同档次的蜀锦产品。在蜀锦的工艺上进行改进,根据不同需求采用电动提花,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让蜀锦能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

蜀江锦院聘请了原蜀锦厂的几位高龄蜀锦老艺人传授技艺,由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领衔,成立了大师工作室,招收了六名学徒。由传承人亲自在花楼织机上向学徒传授挑花结本和手工织锦的传统织棉工序,保证蜀锦传统技艺这项文化遗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目前,已经培养出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转承认4名,市级传承人8名。

为拯救蜀锦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蜀江锦院在对蜀锦文化整理和发掘的基础上,组建了蜀锦织绣博物馆,对蜀锦纹样进行了大量的重新复制工作,保留了历史上的手工织机,继承传统的铁机织造、发展现代织锦新技术,开发出各种蜀江新锦,让古老的蜀锦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6年,由蜀江锦院申报的“蜀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江锦院”被文化部授牌为全国唯一的“蜀锦织造技艺”传承单位,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09年由蜀江锦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手工蜀锦”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四川地区集保护、传承、发展为一体的载体。

蜀锦织绣博物馆

2009年5月,在成都蜀锦厂的原址上新建的蜀锦织绣博物馆正式开馆,地址在成都市草堂东路2号。蜀锦织绣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锦绣历史沿革、织绣展示、产品陈列销售三大区域。博物馆通过实物,全面介绍了中国丝绸、蜀地桑蚕业的起源、锦绣织品、各历史时期标志性纹样、织造机演示、明清锦绣服饰展示、蜀锦传统工艺“挑花结木”、“蜀锦织造技艺”、现场展示,向参观群众详细、生动地介绍了蜀锦的生产过程。是全国唯一拥有全套手工蜀锦制作工艺和蜀锦历史文化展示的专业场馆,是全国最大的蜀锦蜀绣文化的传承基地与研究中心。

博物馆馆藏内容分为丝绸起源、历代蜀锦、刺绣历史、明清服饰、织机沿革、蜀锦技艺六大类,讲述了千年锦绣文化的盛况,展现了对锦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内设大型蜀锦织造工场,清代道光年间的小花楼木织机,现场手工制作蜀锦。博物馆藏品丰富,内容详实,展示了千年锦绣文化历史,发掘历代蜀锦特色,融合现代设计理念,研发出了近千种不同风格的蜀锦艺术品,显现出古为今用的魅力。

博物馆开馆以来,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来参观。同时,我市大专院校、中小学生近三万人前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了普及非遗知识、宣传蜀锦文化,展示城市特色的实践基地,逐渐形成集锦绣历史文化展示、蜀锦织造技艺演示、蜀锦艺术品、收藏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保护、传承、培训、销售基地。

蜀锦的传承

2017年6月,在青羊区非遗博览园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出的蜀锦蜀绣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青睐,他们被这里展出的一幅幅绣品吸引住了,纷纷与展品合影留念。

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宽窄巷子22号,公司是成都市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蜀锦和蜀绣两种非遗项目的传习所,是国家版权最高奖“金慧奖”获奖优秀企业,系巴蜀文艺奖、成都国际非遗节太阳神鸟金奖、成都市蜀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已拥有版权作品百余项,以及蜀锦蜀绣结合、彩经渐变等国家专利。多幅作品已先后被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雍和宫等收藏。

钟明是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一直对蜀锦蜀绣情有独钟。2005年前后,在蜀锦厂和蜀绣厂改制时,他组织了一批厂里的骨干,创办了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蜀锦蜀绣等本土文化产品开发,他提倡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蜀锦蜀绣并编写教材、传播讲学、普及大众。

钟明将蜀锦蜀秀巧妙结合,他研究了蜀锦:汉唐经锦(多综多蹑)—宋明清纬锦(花楼)—上世纪60年代纬锦(铁木机纸板提花)—本世纪初计算机辅助提花、数码提花。有了现代化织机的介入,蜀锦得以更好的传承。而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钟明想到,将锦绣结合,让蜀绣的针法单一化,把主要常用的八类针法分类设计,大部分用蜀锦来呈现,小部分用蜀绣来表现。这种方式会大大缩短人的学习周期,并能更好的以商品化呈现。商品化的锦绣除了传统题材,也有了很多创新,包括针法上的。以前的熊猫在立体表现上比较弱,现在有了很大改善。有了这个创新思路之后,钟明开始着手编教程。目前已完成三类针法,并经过了三种人群的测试。一是主妇类;二是年轻设计师,懂中国传统文化,有爱好的人士;三是工人,残疾人。钟明说:“很多工人收入很低,希望他们多一种技能,在业余时间加工,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钟明希望通过这三类人群的测试来完善教程,按照目前的进度,八类针法的教程在明年底之前能基本完成。

作为传承者,在新经济市场下,不创新就无法生存。既要把传统的东西守住,又要运用现在的手段。钟明认为:“从手拉脚踩延伸到现在的机器,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科技,但祖宗流传的最核心的东西要保留下来。”  近年来,蜀菁文化将传统工艺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并与街道社区合作,对辖区内的残疾人、下岗职工、居家妇女进行培训,使她们短期内掌握多种针法,实现加工产品商品化,为她们提供了一条就业创收途径,同时,将古老的蜀锦艺术发扬光大。目前蜀菁文化公司准备跟高校合作,开发图片处理的新软件,以实现摄影图片向绘画作品的转化。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