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钟明:将AI设计和3D技术引入古老的锦绣世界

1.jpg

钟明在蜀菁馆接受凤凰网四川专访(龚兰兰摄)

蜀绣“繁花似锦也需针线穿刺,缠绵中又带着入骨力道”,蜀锦“其布则细都弱折,绵茧成衽,阿丽纤靡,避晏与阴。蜘蛛作丝,不可见风。”

人如物,物似人,十几年间兢兢业业如织造蜀锦一般去编织事业,遇到困难时又沉下心来,如同绣娘拿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去绣,不乱阵脚,这就是成都蜀菁馆馆主钟明的人生写照。十四年前,他大胆从媒体行业转行,决定踏上一条“蜀锦结合”的道路,守护和传承这份古老工艺。时至今日,如何找到传统文化与商业开发的平衡点,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发展传统工艺,这是钟明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2.jpg

在工厂工作时参加全省工人作家笔会(图由受访者提供)

90年代市场环境向上

凭着一股劲在媒体行业如鱼得水

早年在四川化工机械厂担任宣传工作时,钟明曾在一些文学期刊上发表诗歌和小说评论。时代环境的变化加上对文字的天生驾驭能力,钟明决定投身媒体行业,他来到《香港文汇报》驻西南站,从一个工人变成了一个媒体人。

“九几年的时候,当时市场环境还是很向上,大家都是有一种往前冲的劲头,然后机会很多,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可观的,就是说哪个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就可以来”。

3.jpg

在《香港文汇报》工作时采访德格民间说唱艺人(图由受访者提供)

机会虽多,但挑战也不少。市场化的运作也渗透到媒体行业,作为一名记者不光是去采访,还需要做运营,有情怀也要食人间烟火。在《香港文汇报》工作期间,钟明获益良多,从文字到摄影,从命题写稿到自主专题策划,他在媒体行业做的也愈发出色,多次获得四川省好新闻奖。《香港文汇报》97香港回归封面广告和《香港文汇报》成立五十周年封面广告,均为钟明征集,他撰写的《走进妩媚神秘的女儿国》一文,还得到了版面总编的亲笔赞誉。

4.jpg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对蜀锦蜀绣《南方丝路图》赞口不绝(图由受访者提供)

喜欢挑战

从媒体行业一头扎进蜀锦蜀绣行业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李宇春在歌里唱出了蜀绣绣法之绵绵密密、精巧细腻,也唱出了蜀绣的秀美气韵;“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蜀锦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眼中又媲美晚霞。

正当在媒体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钟明做了一个在常人看来很大胆又很冒险的决定,他离开了《香港文汇报》,放弃了去香港工作的机会,一头扎进了那个唯美又古老的行业——蜀锦蜀绣。他坦言在国企单位待久了,就越发觉得人生短暂,更应该抓住时光,做更符合自己性情的事情。这次他的事业开始向一个陌生领域转向。

5.jpg

蜀绣《交子行市图》参加宽窄巷子之夜展示(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喜欢挑战,当自己感觉到达发展极限的时候,就需要转换场地了。”对于自己的大胆转行,钟明用这句话来解释。但当他进入到蜀绣行业时,却正值这个传统行业的低谷时期。

2006年,整个行业开始改制,有一个蜀锦厂的厂长把技术骨干聚集在一起,开了一家小厂,经朋友介绍,钟明加入了这家小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钟明也做了不少出色的作品,蜀锦《交子行市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世界第一幅Al图像输出锦绣熊猫作品,被赠送给德国IF总部收藏,彩经渐变锦绣结合作品《南方丝路图》获巴蜀文艺奖。

6.jpg

被雍和宫收藏的作品(图由受访者提供)

跨行心得

传统行业终究需要创意为王

刚转行那会,钟明坦言遇到了很多困难,蜀锦蜀绣的繁复工序超乎想象。“困难很多的,一开始不了解这个行业,特别是蜀锦,它的生产环节很多,工种很多”。

对于具体的生产环节,钟明并没有过多的去介入,而是更多把自己的创意运用到蜀锦蜀绣的实践中去。此时,媒体人优势在这个古老行业里展现出来了。“比如蜀锦的织造,这种不需要我自己去做,但是我了解这个过程,就是把我们的创意用在实践上。实际上媒体人的眼界比较宽,对整个事物的发展很敏锐”。

蜀锦蜀绣是个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也需要对图案和美感的判断。媒体生涯给了钟明对于事物极敏感的观察力和发散思维。“锦绣也需要创意,传统的我可以做得高端,现代技术我可以应用得最快。”钟明颇为自豪地说道。

就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字透露出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一样,过去的经历对于当下都是有帮助的,媒体人面对现实能够随机应变的优势,帮助钟明能够胜任新行业,并使得他在“锦绣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7.jpg

全球首款AI图像输出锦绣熊猫(图由受访者提供)

首创并申报了锦绣结合专利

全球首款AI图像输出锦绣熊猫出炉

“不知道春夏能给我留下什么,不知道是蚕茧还是蝉脱”,这两句话道出了钟明对蜀锦的天生喜爱。他将这份爱融入到锦绣行业中,做出高识别度的作品。目前在四川把蜀绣和蜀锦融合在一起做的只有钟明的蜀菁馆一家,并获得了专利。

蜀锦和蜀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在历史上这两种技艺是分开的,且锦绣结合的案例很少。钟明和他的团队最开始是做蜀锦,后来觉得蜀锦的色彩不能完全表达创作的图案,就想到融入蜀绣,进行锦绣结合。这个结合钟明在很多年前就取得了专利,2017年钟明团队又把这个专利进行了升华。

对于新技术在传统行业的运用,钟明也不甘落后。

2016年被称作人工智能元年,钟明又开始把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到锦绣的设计中,做出了第一个AI锦绣作品《中国宝贝》,被德国IF收藏了;接下来两年时间里,从刚开始作品中的熊猫需要人工手绘,背景用AI处理到熊猫和背景都能人工AI处理,再到把背景和前景用3d设计,钟明的锦绣结合技术经历了三次迭代和进步。

目前,钟明和他的团队主打AI熊猫。和传统不一样,AI图像输出熊猫的整个设计背景都是3D效果,由AI设计。熊猫是用照片先拍,然后用3d技术处理,绣娘根据处理后的图像去绣,立体感很强。选择主打熊猫并不仅仅因为熊猫是四川的代表,而是因为熊猫是没有表情的动物,如果要把它表现得很灵动是很难的。传统的熊猫作品使得熊猫不像熊猫,怎么让熊猫图案表现出灵动,钟明做了很多探索。

8.jpg

绣娘在蜀菁馆绣熊猫(龚兰兰摄)

在锦绣结合的路上不断创新

探索艺术版“滴滴”和互联网定制平台

成都集中了中国四大名锦名绣之一,蜀锦和蜀绣历史上经历过繁荣时期,既需要很高的技术,又需要很多人劳动,比如说绣一个熊猫,它是千针万线的,一针一针堆积出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后,传统工艺的市场在慢慢丧失。钟明和他的团队意识到这种趋势后,希望用创新来逆风翻盘。“我们确实在这个行业里苦苦挣扎。为什么要做创新,就是为了增加辨识度,让大家看到我们蜀锦和蜀绣和外地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这些年我们主要在做这些工作,不然的话,我们就会消失。”

对于未来的市场化路径,钟明想到的第一条出路是做单件定制周边产品。“每个人先用手机拍照片,根据人工智能的不同风格进行选择,我给你做一样,做好以后制作出来,把这些再做成你的包包啊,其他的装饰物,这样就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钟明也深谙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他认为就是要让消费者作为艺术品的原创者,激发他的一种消费欲,特别对于年轻人这一点更重要,现在的年轻人都很自我的,他需要自己的一种表达,把他的表达进行工艺的转化。

如何让古老行业焕发新的活力?从大的格局来看,未来,钟明要搭建一个艺术版的“滴滴”平台:“绣娘就好像滴滴司机,没有接单的时候她可以做其他工作,接到单以后,她就像滴滴司机一样,织锦和刺绣都可以选择绣娘,选择完后,刺绣的过程是可视化的,可以看到整个的生产过程。”这样会使得整个过程的参与感很强,做这样一个平台,钟明认为会让传统的工艺文化更有活力。“必须要有这种现场感,运用现代技术,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凤凰网四川综合,龚兰兰)

责任编辑:龚兰兰  作者:老龚龚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