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葡萄纹的东行之旅

 

 

唐•红地团窠瑞鸟葡萄纹锦 (蜀锦织绣博物馆 藏)

 

在蜀锦织绣博物馆的馆藏藏品中,有着一件样式虽小,但信息很大的藏品——《红地团窠瑞鸟葡萄纹锦》。该锦是一件唐代织锦,经千年仍然色泽鲜艳的红地上织有椒形环,环内一对瑞鸟立于联珠台上,瑞鸟中央上方,挂着一串我们一眼便熟识植物——葡萄。葡萄出现织锦上,最早是什么时候呢,它又跟凯撒和贵妃有着怎样的联系?故事,便由此开始。

 

 

葡萄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记载,最初为“蒲陶”,后来又有“蒲桃”“蒲萄”“葡萄”等写法。听名字便知,葡萄不属于我国本土植物,是舶来品。汉学家劳费尔在名著《中国伊朗篇》(Sino-Iranica)里认为葡萄一词是波斯语Budawa的对音,而Butao在中亚粟特语里的意思是“藤蔓”。葡萄的故里,则是在遥远的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1397-1387年古埃及Nakht墓室壁画


壁画描述了在纸莎草形的石柱之间有一根大梁,葡萄藤蔓拂拂而下,地上则是盛满鲜葡萄的大槽,踩踏葡萄的人们用手拽着梁上垂下的绳子以保持平衡。榨挤出的金黄色酒液从石槽边的小孔中流入一只木桶,柱旁的一排双耳陶罐已在等侯装酒的场景。

古埃及,葡萄与尼罗河苇丛中打来的野鸭一起成了席上的珍馐。这时期的古埃及人已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之法。古埃及Nakht的墓室壁画里便有描述酿酒景象。葡萄丰硕晶莹的样子,与那些神明和虔诚奉献的人们一道镌刻在精美的壁画中保留下来。

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把葡萄带入欧洲高卢(今法国)地区,葡萄由此传入古罗马。

 

《酒神巴克斯》


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植物神和酒神,宙斯之子。传说,他曾向古希腊人传授种植葡萄和酿酒的知识,并从地下引出葡萄酒泉。传入古罗马时被称为“巴克斯”,酒神节则沿袭希腊旧俗。(古希腊人把葡萄从埃及引入欧洲,为了纪念狄奥尼索斯,每年春季葡萄藤长出新叶或秋季葡萄成熟时,希腊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祭祀,这便是“酒神节”。)古罗马尚紫,独裁者恺撒作为第一个穿上丝路从东方远来绸缎的西方人,与古埃及的末代女王、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里奥帕特拉,一同迷恋于丝绸的丝滑细腻和葡萄酒的醉人芬芳。

 

 

葡萄与东方产生直接交集之前,离不开波斯的作用。在丝路中段的波斯人,嗅着贸易商机的气味,与汉王朝交好往来。波斯莎珊王朝有葡萄崇拜, 称葡萄为“月亮的圣树”,“生命饮料之树”,象征丰饶。这一期的金银器上常常可见葡萄纹与联珠纹并用。公元101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上狮子及条支大鸟(即驼鸟)给汉朝,当时汉人称之为"安息雀"。萨珊波斯人崇拜葡萄为月亮的圣树,石榴为太阳的圣树,喜二者的累累多子,含有丰饶之意。而葡萄的这份吉祥寓意,也随着漫漫丝路,如葡萄纤长蜿蜒的藤蔓,延伸至了中原。

 

手持盛满葡萄的女神 蓝印花棉布残片

(新疆尼雅遗址出土)


中原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葡萄的喜爱,延伸至了对葡萄纹的熟练运用。衣食住行,生活日常,皆可寻觅葡萄纹的踪迹。最早的葡萄纹发现于新疆尼雅东汉遗址出土的织物。内地的葡萄纹见于南北朝时期。


唐•海兽葡萄纹锦(故宫博物院 藏)


唐朝, 是葡萄纹最为盛行的时期。如同这个鼎盛的中国封建王朝一般,唐朝的经济繁荣也造就了丰满华丽的审美情趣。唐代的葡萄纹,有着丰富饱满的构图, 线条卷曲流畅,活泼优美。赫赫有名的“海兽葡萄纹铜镜”,便是这类葡萄纹的经典之作。

 

 

当然,葡萄纹不仅是出现在铜镜纹饰上,给娘子们做“对镜贴花黄”之用;亦是“葡萄宫锦醉缠头”,出现在她们的织锦华裳中,成为长安城里最时兴的纹样。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畅通,为当时的纹样都带来了一些异域的风采。唐代织锦上的葡萄纹侧重线条的美感。葡萄藤满密,枝蔓舒卷。


唐•紫地葡萄纹立凤纹锦枕

(日本正仓院 藏)


唐朝的葡萄纹往往与莲花、石榴等花果组合构成卷草图案,后与禽鸟结合,而这便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图案——“陵阳公样”,它为后代的葡萄纹成为吉祥寓意的纹样,奠定了基础。

 

宋•《林椿葡萄草虫图页》

(故宫博物院 藏)


宋代, 葡萄纹随着崇尚清新淡雅的士大夫生活品味所影响,不见前朝的繁复之美,转而成为写生风格。常见于绘画中,与花虫相配,体现出清幽的生活审美情趣,与“为官清廉”的致仕情怀。

 

清光绪•明黄色缎绣葡萄蝴蝶纹衬衣

(故宫博物院 藏)


明清,葡萄纹形式多流行缠枝葡萄纹,侧重描绘葡萄结籽累累的形态,而这也与明清时期的国情息息相关。这一时期的战乱频生,致使经济凋敝,人口大减,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太平、长寿和子孙繁衍等问题。“多福(太平是福)、多寿、多子”成了当时人们的三大心愿。因此这时期的“葡萄纹”被赋予的新寓意正是“三多”,这时的葡萄,已经由最初的“异域的奇珍异宝”转变为了“美好的象征”。

从家乡地中海到长安城的落地生根,再到后来的硕果累累;从凯撒的银杯到贵妃的华裳;葡萄完成了从“胡化”到“中国话”的东行之旅。蜿蜒的藤蔓沿着温润的海风,沿着漫漫黄沙,见证了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也见证了,不同地域的文明因它而交汇所凝结而成的华彩。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