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天下乐知灯笼锦

  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更为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贺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宫灯”之名,由此而生。至唐代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之时,都城内开放夜间城禁。宫城内外,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1.jpg 


  清代,宫中悬挂宫灯的时间,有旧岁腊月二十四日到新年正月十五。这期间,宫内的宫眷们会穿上织有灯笼纹样的宫装,而关于这种织锦纹样有个名字——灯笼锦。 

 

 

 

2.webp.jpg

 

石青缂丝八团庆寿灯笼纹褂 (故宫博物馆 藏)
 

  灯笼锦纹样的产生是结合了历史上各式精巧灯具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早在汉代, 就涉及制作了各式精美的灯具。

 

 《汉书》有“金枝秀华”的记载,注解说“金枝。铜灯百二十枝。秀华,中主有光华也”。河北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五连盏铜灯”,灯形如树形。这种树形的灯状,在织锦纹样中也有出现。新疆阿斯塔那墓地186号北朝墓出土的“对鸟对羊灯树纹锦”,就为此图案。由此可知,我国用灯具图案作为锦纹装饰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

3.webp.jpg
 

对鸟对羊灯树纹锦•仿制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藏)
 

 此锦经考证是衣服的残片,图案以一排大型灯树为主,在叶绿色地面上,用大红、菊黄及白色分别织出横向排列的对羊和对鸟。

 

 灯笼锦,为宋代典型的蜀锦纹样,又名“庆丰年”或“天下乐”。灯笼锦纹样以灯笼为主体,饰以流苏和蜜蜂。流苏一般是谷穗的变形图案,代表五谷。蜜蜂的“蜂”、灯笼的“灯”与“丰”、“登”是谐音,这样便联成“五谷丰登”的吉祥语。

 

 宋代四川成都转司锦院生产的“官告锦”和“臣僚袄子锦”花样中,有一种名叫“天下乐锦”,指的就是以各种宫灯为装饰纹样的“灯笼锦”。“天下乐锦”这个名称,在宋元时期的文献中,如:谷应泰《博物要览》 费著《蜀锦谱》等皆有提及。元朝戚辅之《佩楚轩客谈》中记载“天下乐锦”为蜀十样锦的花式之一。

 

4.webp.jpg
 

 如果说宋代的八答晕锦是为“锦上添花花更俏”,落花流水锦是宋代书香情怀的代表,那么,灯笼锦则表示了宋代人民“庆丰收天下乐”的精致富足生活。

 有趣的是,这灯笼锦还曾引发过一起宫廷风波,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号。

文彦博以灯笼锦献宋仁宗

这种蜀锦精美异常,曾被当作宋代官场的政治工具,帮助了一位名人上位。

 他,就是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

 据梅尧臣所作《碧云騢》中记载,宋仁宗的张贵妃的父亲,曾是文彦博家的门客。张贵妃为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主动结交文彦博,并示意文彦博进献灯笼锦。

 到上元节那天,张贵妃特意穿着灯笼锦做的衣服,去见宋仁宗,并称此锦是文彦博织就并献给宋仁宗的。

 宋仁宗颇为高兴,从此开始留意文彦博。不久,宋仁宗把文彦博调回,任枢密副使,随后重任为参知政事,这便是“间金奇锦案”的由来。 后来,此事为唐介上奏,引起一场风波。

  当时文彦博已为宰相,唐介弹劾文彦博用灯笼锦打通后宫得到执政要职。

 

 宋仁宗一气之下,免去文彦博的宰相之位,贬至许州。同时,把唐介轰出朝廷,贬至春州。

 

 到第二年上元节,内臣有诗曰:“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宋仁宗听到后,笑了。

 

 一匹灯笼锦,竟引起北宋朝廷的一次震动。这蜀锦,当真是美轮美奂,连宋仁宗见了,也是赞叹不已。

 

 明清时期的织锦工匠们,在继承古代丝织技艺的优良传统上,设计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灯笼锦纹样图案,如“福字灯”、“寿字灯”、“双喜灯”、“大吉灯”、“吉祥如意灯”、“金玉满堂灯”、“八宝吉庆灯”等等,当时,寓意吉祥的纹样大为流行。 

 

5.webp.jpg
 

 

 在灯笼锦的选材用料上也更为奢华,金丝银线、珍禽雀羽皆有出现。这时期的灯笼锦也往往由“三大织造局”官家监督织造,成为了皇室宫眷们的专享。

 

6.webp.jpg

 

 

7.webp.jpg
 

 现代, 灯笼锦不再拘于宫廷。它精致华丽的设计纹样得以传承下来,作为独特的中华文明元素符号,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家居良品,为生活增添一抹暖色。 

 

 

8.webp.jpg
 

 更是以不变的华丽视觉感,出现在高级定制礼服,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时装周的T台。梅花映雪挂灯笼,福字生金万户红。

 

 盏盏灯笼,织于锦上,天下乐皆知。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