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桑树坝:古往今来话蚕桑

 
QQ图片20190614083217.png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罗熠 柴梓嫣

 南充丝绸千古一脉,传承至今。翻开绸都千年的历史,桑树坝在南充养蚕种桑的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由嘉陵江水冲积形成的天然小岛,地处荆溪,四面环水,面积近4000亩,因岛上曾种植大量桑树而得名。南充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历来以蚕桑丝绸命名乡村、山谷、街道的现象比较普遍。以前的南充,类似于桑树坝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南门的桑园坝也是因此得名。这些大坝,在以往都有大片郁郁葱葱的桑树,曾让许多南充市民慕名前往。

 桑树坝 隐现南充丝绸发展脉络

 6月1日,记者在嘉陵江顺庆段桑树坝片区看到,嘉陵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宛如一条碧绿的带子,江边一株株杨柳,一丛丛绿草,交相辉映,一只白鹭停在柳树下,专注地望着水里。随着北部新城的建设,那阡陌纵横的桑树林与林间辛勤劳作的采桑人已不复存在,今日的桑树坝,虽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意流淌,但南充的丝绸种子已经遍洒其他地方。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桑树坝甘蔗成林。“每到收获的季节可热闹呢,当时每年可产25000吨甘蔗,并为南充嘉陵食品厂供白糖生产原料。”荆溪街道桑州社区居民唐永春告诉记者,当时兴盛的甘蔗,销售覆盖整个南充市场以及成渝两地。

 “后来桑树坝的甘蔗走向困境和衰落。”唐永春告诉记者,失去了市场的甘蔗越来越便宜,村民们不得不放弃栽种甘蔗,选择了栽种蔬菜来代替甘蔗维持生活。桑树坝从甘蔗林到蔬菜种植,这里的居民从未忘记“田中清水盈盈,陌上新桑扶疏”的田间美景,也从未忘记“农夫挥鞭叱牛,村姑攀枝采桑”的质朴生活。

 1993年,桑树坝200多户居民与种桑养蚕再续前缘,利用江滩栽桑,郁郁葱葱的桑树林再次覆盖了整个河滩,此时的南充养蚕种桑业如火如荼,蚕桑基地的建设如雨后春笋。1995年,南充市4个市级示范乡镇和5个市级基地乡镇率先发展蚕桑,建成各类桑园2.54万亩。2004年,南充市10个乡镇建成生产规模稳定、技术水平高、设施配套齐的商品蚕茧生产基地。2005年,南充市组织基地乡镇和蚕桑业主改造劣桑33万株,推广优良蔟具1060套,改造和新建蚕房近3000平方米。

 历史变迁 见证丝绸大城崛起

 “桑树坝的年轻人再也不会种甘蔗和桑树了,他们都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之中。”60岁的原桑树坝居民刘建春告诉记者,他现在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新房,目前改行在南充城区卖起了水果。如今的桑树坝早已纳入了城市规划。桑树坝片区,包括其他起名缘于蚕桑的地方如桑园坝的历史变迁,均见证了南充丝绸大城的崛起之路。

 “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据《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介绍,南充丝绸早在周朝时便已盛名于天下。秦汉时期,各县县令劝课农桑。到了南北朝,又开始实施均田制度,除先前田土外,每人另分二十亩,以“永业田”方式作为桑园,故蚕丝之月,女皆事蚕。有清一朝,南充蓬州等县,也纷纷鼓励发展农桑,西充等地还明令谷雨后差不下乡,停征停讼,以不误蚕时。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年间是鼎盛时期。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一时名扬海外。

 1915年,由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生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登榜首;1925年,南充六合丝厂生产的生丝再次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将南充丝绸又一次推向世界的舞台。1926年,六合丝厂缫制的“金鹿”牌蚕丝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再一次将南充丝绸推向了世界丝绸业的巅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充被确定为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到20世纪80—90年代,南充栽桑养蚕农户达到100万户。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南充市委、市政府于同年启动实施了“百万工程”,不仅使蚕桑产业链、组织链、科技链和信息链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也使养蚕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当地丝绸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韵味悠长 千年丝绸放异彩

 2016年10月,南充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实施“155发展战略”。培育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南充丝纺服装产业进入发展高速通道。

 “经过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严格考核和公示后,日前我市被授予中国杰出丝纺服装产业集群称号。”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国共有四个地区为全国杰出产业集群城市,南充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地级杰出丝绸纺织集群城市基地。围绕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战略目标,我市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质增效上,实现由蚕桑丝绸大市向蚕桑丝绸强市转变。

 “2018年我市丝绸服装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3.1%。力争到2021年,蚕桑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规上企业主营收入500亿元。”市商务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战略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驱动和产业转型,茧丝绸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稳步发展。

 据了解,南充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机制,使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在南部兴盛、西充义兴、嘉陵土门等地推广智能化养蚕机等省力化养蚕机具,新建蚕棚10万平方米、省力化蚕台20多万平方米。蓬安桑梓农业公司在新园实施“蜀北桑海”项目新建桑园1万多亩、仪陇奥特丝公司在柴井带动农户建设万亩有机蚕桑基地。目前,全市新建(改建)桑园5万亩,优质桑园面积达62万亩。

 六合集团修复历史遗物,南充丝绸宣传片的拍摄……南充市一系列的大动作都在宣布着丝绸强市的崛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做响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名片,挖掘丝绸历史文化不容小觑。”市商务局局长尹成平告诉记者,通过强基础,抓项目,促增长,我市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桑树坝尽管目前已见不到桑树,但她散发的丝绸韵味久久不散。

 南充丝绸的最大魅力不仅仅是它的柔美,也有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必将为南充丝绸人带来信心和力量,让散发着幽古沉香的南充丝绸重放异彩,这也是南充人心中永远不变的梦想。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