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古代唯一全女班祀典 纪念养蚕缫丝发明人

 

 

 

  清《耕织图册·浴蚕》:雨生杨柳风,溪涨桃花水。春酒泛羔儿,村闺浴蚕子。纤纤弄翠盆,蚁蚁下香纸。雪茧去冰丝,妇功从此始。

  明日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时节正是桑叶正肥、养蚕缫丝的时候。在古代,农耕与蚕桑是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生产活动。祭祀“先蚕”的日子就在小满这一天。按“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原则,由皇后主持亲蚕躬桑之礼,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女性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祀典。这一天,宫廷中的贵妇美女纷纷出动。观看这样的场面,自然是一票难求。

  小满时节桑叶正肥蚕食饱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何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从这一天开始,夏熟作物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在古代,小满虽然不像立春、清明、立夏、夏至、冬至等那样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意思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花呈现出秀丽景象;喜阴的一些草类开始枯死;而麦子则快到收获的季节。

  此时,也是桑叶正肥、养蚕缫丝的时候。宋人欧阳修有诗云:“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诗中描写的,就是小满时节的田园风光。农耕与蚕桑,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生产活动。“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桑蚕关乎国计民生,故历朝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先蚕”无不顶礼膜拜。祭祀“先蚕”的日子,有时在春季,有时在夏季。而大多数时候,是在小满这一天举行。

  皇后主持“亲蚕躬桑”之礼

  按“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祭祀“先蚕”,主祭者自然应该是皇后。自周代始,我国就已确立了“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的祀典仪式。《周礼·天官·内宰》云:“中春,诏后帅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汉书·景帝纪》云:“(后二年夏四月诏)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欲天下务农桑,素有蓄积,以备灾害。”

  在古代,皇后代表地,属阴,主北方,故祭祀“先蚕”的场所设在京城北郊。举行“亲蚕礼”这一天,皇后在众多妃嫔、公主及女官的陪同下来到祭坛,跪拜、上香、念祭文、献祭品。次日,皇后又在诸多随员陪同下,至蚕坛内的桑林采桑,名为“皇后躬桑”。随后,众妃嫔、命妇、女官等采桑。最后,由蚕母将所采桑叶送至蚕室喂蚕,至此,整个祭礼结束。

  亲蚕躬桑之礼,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女性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祀典,宫廷中的贵妇美女,纷纷出动。观看这样的场面,自然是一票难求。

  “先蚕”是何方神圣?

  如此隆重的祭祀典礼,所祭祀的“先蚕”是何方神圣?东汉之前,只说祭祀“先蚕”,未明确为何人。东汉所祀“先蚕”,称为“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北齐时,以黄帝为“先蚕”。后周时,又改祀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认为嫘祖是我国养蚕缫丝的发明者。此后,历代王朝皆以嫘祖为“先蚕”。

  而民间所奉“先蚕”,除嫘祖外,还有几个。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头娘。传说马头娘本为民女,养牡马一匹,因思念远征的父亲,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闻此言,绝缰而去,迎其父还。但后来其父不但不肯将女儿嫁给它,还将它射杀了,并剥其皮晒于庭中,不料马皮蹶然而起,卷女而去。数日后,才发现女儿被马皮裹身,悬于桑树间,尽化为蚕,后世遂奉为“蚕神”。有学者认为,马头娘的传说,源于蚕头像马首,而古代蚕事均由妇女专其职任,故人们塑造出马头娘的形象。

  四川一带,则奉古代蜀王蚕丛为“先蚕”,又称为“青衣神”。《华阳国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集说诠真》引《重增搜神记》云:“青衣神即蚕丛氏也。按传蚕丛氏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尝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乡人感其德,因立祠祀之……俗皆呼之曰‘青衣神’。”而“蚕丛”之名,估计与蜀人认为他是养蚕缫丝的发明者有关。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葵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