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AI+蜀锦蜀绣,探索新时代非遗发展业态

针尖可以有花鸟虫鱼,鱼贯凫跃,也可以有山水江河,虔诚信仰。施针于精致的蜀锦上,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蜀锦+蜀绣,方不负锦绣二字的富世繁华。

 

如今当我们说起蜀绣或蜀锦,依然会想到这是一项传统工艺,不是在博物馆见到就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场合见到。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们可能遍及你的生活,经由你的手,将你所思所见全都变成工艺作品,独一无二。

1.jpg

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2.jpg

 

 

蜀锦,又称蜀江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蜀锦位居其首。图为《蜀山逸趣图》局部

 

数字经济时代,当传统非遗与新技术、新创意相遇,将会散发出怎样的魅力?

 

在今年,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艺术原型开发的影视、音乐等衍生品纷纷亮相。非遗AR游戏、VR全息摄影展现制作流程、DIY设计敦煌丝巾……运用新技术创新非遗,早已不新鲜,但运用什么样的新技术,如何去保留本质的创新,却是一大问题。

 

蜀锦蜀绣同样面临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如果AI(人工智能)结合了蜀锦蜀绣,会是什么样的?这是蜀菁馆主钟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今,他已经有了答案。

 

从中国元素席卷时尚圈,到华为注册整本山海经,现代人已经意识到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养料,相应的,传统文化也完全需要从现代社会寻找壮大自己的技术与力量。

3.jpg

时尚舞台中的中国风元素

 

 

现代技术缺乏中国元素,这也是钟明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中国拥有那么多精彩绝伦的艺术和文化,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技艺却和科技脱了节,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事。”

【从AI作画说起】

 

人类的进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不同的工具代表了人类的进化水平。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诞生时,它就注定会像蒸汽机改变一个时代一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如今,AI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连艺术品也没有放过。

4.jpg

 

AI拿起画笔,蘸上墨水,在宣纸上创造自己的写意画,有人认为这是艺术的未来。

 

去年,432500美元,世界上第一件被拍卖的AI艺术品在佳士得以此高价售出。这幅名为《爱德蒙德贝拉米》(Edmond de Belamy)的肖像画的最终售价是估价的近45倍。

5.jpg

世界上第一幅被拍卖的人工智能艺术品《爱德蒙德贝拉米》

这次拍卖吸引了全球各地AI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关注。杜克大学的数据科学计划(+Data Science)认为这次拍卖可预见AI发展的趋势。有人惶恐艺术这一人类阵地也将失手于人工智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时代,艺术,离开了过往的大师时代,势必沾染新时代的风采。

 

“艺术只有走入大众,才能具有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钟明认为,现在蜀锦、蜀绣的传承不能只依靠相关政策的扶持保护,只有当这些“遗产”走入市场,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生产体系才能拥有长久的活力。

 

织锦,刺绣,本就是一件极其费时间的事,这也就使得工艺品的造价高昂起来,传承自然也就成了问题。“人们只是走马观花来看一看,并没有参与感,但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绣工,却要好几年的时间。”

 

怎么样才能让不懂刺绣织锦的普通人也有参与感呢?AI,这个新时代的词语跃入钟明的眼前。“人家能用AI作画,咱们或许也能用AI助力织锦刺绣,而且每一件作品都是只属于自己的风格。”

 

为什么说每一件作品都是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呢?

6.jpg

左为随手拍的一朵花,右为经过AI处理,再经由绣工绣制的锦绣作品

 

“现在智能手机相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让很多人随手一拍就能得到一张很好看的照片,这些好看的照片其实就是自己的作品,再经过AI将这些作品转变成蜀锦蜀绣,蜀锦蜀绣也就从传统花鸟虫鱼等内容的藩篱中超脱出来,拥有了现代人的审美和品位。”

7.jpg

AI助力锦绣的简略过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张随手拍的熊猫照片和树叶图片,可以通过AI制图技术,演变成非常现代化的风格来,最后绣工再根据新生成的图样绣制作品,这也就省去了大部分作图绘画的时间,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

 

换言之,借助AI,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蜀锦蜀绣设计师。

 

现在,手机上电脑上,AI侵入各种制图软件,让我们轻易就能拥有莫奈风、毕加索风等各种风格的滤镜。因此,要得到一张好看且具有艺术特质的图,并不难。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来自我们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滤镜却很少,比如工笔画,比如刺绣。

 

这透露出来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便是,人们关注外来元素,却忽略了本土文化的灿烂珍宝。

 

【坐拥丰厚宝藏的蜀锦蜀绣】

 

纵观历史,蜀绣蜀锦出产过非常多优秀的作品。春秋战国时期,蜀地的蚕桑丝织业不断发展,提花织锦技术日臻完善,再加上不断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蜀锦开始销往印度、缅甸,蜀锦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蜀地的丝绸生产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到了汉代,朝廷鼓励农桑,蜀锦继续发展,汉武帝在蜀地设管织锦之官,监督和管理织锦工人生产。当时蜀锦花色繁多,图案丰富,丝织业繁盛。

 8.jpg

汉代蜀锦《五星出东方》,考古学家判断是出自精绝古国国王的墓葬

相传,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占领益州,在刘璋仓库内发现大量丝织品,于是赏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蜀锦各1000匹。代表作品《五星出东方》已能够织造文字,体现了汉代蜀锦的高超技艺,织锦的纹样和文字,是根据东汉时期广泛流行的五行学说而设计的。

9.jpg

杜甫《春夜喜雨》中“花重锦官城”指的就是成都

 

东汉时期,朝廷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建筑了锦官城,把织锦工人集中起来,由锦官进行管理。久而久之,成都就有了另外一个名称——“锦城”或者“锦官城”。这个称呼至今还在沿用。

 

五代时期的山水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和刻意追求细节的艺术特点也影响到蜀绣的特点形成。利用绣物的光、色、形把物绣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因蜀绣花纹集中,地部空白较多,故呈现出花清地白之态,具有古朴画风之感。

 

到了宋代,天下重归一统,朝廷开始设立“文绣院”,招纳天下顶级的绣工专门为皇室绣制服饰。这时候的蜀绣技法到了“穷工极巧”的地步,民所做之物,号为冠天下,蜀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有趣的是,蜀绣一直都是以女性为主导的作业,但在清代却出现男绣工这一奇特的景象。一直到民国世风开放之后,才重回女性手中。

10.jpg

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的蜀锦《交子行市图》

 

《交子行市图》人物多达500多个,全长6米,是目前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最大的蜀锦作品。

 

于宋代诞生于成都的“交子”,是世界第一个官方纸币。由成都蜀菁馆制作的大型蜀锦《交子行市图》以“交子”的制作、流通为主题,生动地呈现了宋代成都的繁华。成都宋代特有的散花楼、摩珂池、解玉溪、东大街等场景也被一一表现,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

11.jpg

大型锦绣作品《南方丝路图》

 

《南方丝路图》在还未装裱时,便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获得了金慧奖“最佳创意奖”。为了把山水画卷和南丝路的特征完美融合,两位画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设计了4稿画卷,最终一展南丝路的壮美和曾经的商贸繁荣。

12.jpg

人民大会堂里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大小熊猫”座屏都是蜀绣中的代表精品

 

在巴蜀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蜀锦蜀绣技艺,是中国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已成为成都一张亮丽的名片。
拥有如此多优秀作品和精湛技艺的蜀锦蜀绣,不该只存留在老工匠手艺人的手中,也不应该只存放在博物馆中供人们观看。“把非遗特有的技法,与现代技术融合,形成自己的循环生产体系,蜀锦蜀绣才能活下去。”

 

【遗产”难以传承的根本问题

无数消失的传统技艺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再是精致美好的东西,如果走不入大众之中,迟早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地步。

 

13.jpg

以往,完成一幅锦绣作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才得以流传到今天,但却依然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当我们叹息传统的流失时,不妨将目光放到现代技术中,找到“遗产”难以传承的根源问题,那就是市场和需求的问题。

 

AI进入绘画开始,人们就开始发出争议,认为这样会破坏了艺术的本质。可说到这里,笔者不免会想到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从前是青砖白瓦、鸟鸣春涧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今手机电脑、人工智能就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吗?

 

“借着AI技术,我们能大大缩减工艺品的设计成本,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将自己随手拍或画的东西转变成锦绣作品,这也就避免了绣工辛苦做一件东西出来,却没有人买的问题。”的确,唯有这样,蜀锦和蜀绣才不会成为普通人望而却步的艺术。

 

除此之外,钟明关心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他说:“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归根到底是收入问题,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个市场打开了,需求多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蜀锦蜀绣不能高高在上,要走入生活。有了市场和需求,才会有优秀人才的加入,有了优秀人才的加入,才能赋予这些“非遗”更饱满的生命力,而这些新时代的非遗,也一定要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和符号。

 

对于这一点,钟明看得非常透彻。“中国的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吸取新的元素和理念,才拥有了磅礴的生命力,传统工艺也需要不断融合,才能生存下去。”

 

本身背靠“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入现代生活、触动年轻人?钟明认为关键在于“创新”。

 

新时代拼的是创意,非遗也需要创意

即便通过AI得到了发展锦绣的灵感,但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据钟明介绍,截至目前,AI参与锦绣作品已经进行了第三代尝试。

 

从前几年刚引进AI时锦绣脱离的第一代作品,到第二代锦绣初步融合的作品,再到如今锦绣进一步融合而成的第三代作品,已经呈现出了3D的效果。“未来还需要更大的投入和创新改革,新技术和新理念缺一不可。”

 

14.jpg

AI+锦绣+现代艺术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面向“未来”,创新文化表达,必须适应当今乃至未来传播环境的迭代更新,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形态、新手法揭开沉藏于历史背后的审美价值,同时,更要赋予非遗现代的特征,这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蜀绣、蜀锦+AI的创新思维,正在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继承提供新的参考案例。要让非遗活起来,就不能只让它存在博物馆、表演舞台,唯有当非遗走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具备绵延不断的活力。相应的就业、技术和人才等基本问题也能得到改善。

 

据悉,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将于10月17日至22日在成都举行。两年一届的成都国际非遗节,自200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向世人呈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 年第二届非遗节举办后,原文化部正式批准同意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定点成都。

 

上一届的成都国际非遗节,蜀菁馆分别以《交子行市图》和《南方丝路图》参展,而这次,据钟明透露,他们将重点展示AI新锦绣熊猫系列。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