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广西深挖“蚕丝”潜力 破解“东绸西移”难题


 近几年来,随着广西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西的茧丝绸产业也经历了一个从“东桑西移”到“东丝西移”再到“东绸西移”的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我区一大特色产业。 
    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登上全国榜首。之后连续7年全国第一。 
    2010年,广西生丝产量跃居全国第一。2011年生产生丝1.76万吨,高于世界蚕茧第二大国印度。 
    目前,我区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分别占全国蚕茧和桑蚕丝总量的35%和20%,已成为全国主要的茧丝生产加工基地,稳坐“老大”位置。 
    业内人士认为,从“东桑西移”到“东丝西移”再到“东绸西移”,我区的茧丝绸产业出现质的飞跃,改变了“广西有丝无绸”的尴尬局面。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炼染等配套产业未跟进,没有产品交易实体市场,人才缺乏等等。 
    如何深挖“蚕丝老大”潜力,破解“东绸西移”难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及业内人士,总结我区种桑养蚕的历程,探讨解决东绸西移难题的举措。
     1、“破茧而出”:从“东桑西移”到“东丝西移” 
    近年来,中国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逐步将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广西也承接了这一产业。至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位居中国首位,成为中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此后“东丝西移”,东部缫丝企业不断西移,至2010年,广西生丝产量达到1.82万吨,创历史新高,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全年售茧收入、茧丝加工产值、资源开发利用总产值超过150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广西缫丝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设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区持证生产的缫丝企业达79家,缫丝生产规模达29.3万绪,成为中国缫丝生产规模最大的省区之一,“东丝西移”战略可以说已基本成形。 
    据自治区农业厅方面介绍,跨入新世纪,广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良好机遇,积极推动桑蚕产业迅猛发展。 
    2011年,全区桑园面积251.5万亩,蚕茧产量29.6万吨,蚕农售茧收入102.95亿元,生丝产量近2万吨,产业综合效益近200亿元。现我区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生丝产量、亩桑产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我区把积极推进蚕桑资源利用作为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区在桑枝食用菌开发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同时,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果和桑叶开发等资源综合利用有了新发展,我区已初步形成桑蚕资源多级利用的新型生产链,为进一步增强蚕业综合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区桑园面积达到300万亩,年产蚕茧量33万吨;茧丝绸加工企业100家,缫丝能力30万绪,年产生丝2.5万吨;年产蚕丝被200万条。坯绸、针织和印染丝织品、服装等精深加工产品有较大发展。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50亿元,其中,农民售茧收入100亿元,茧丝绸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50亿元。在此基础上,力争全区茧丝绸加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年利税达30亿元。 
    2、“茧化成蝶”:改变“有丝无绸”局面 
    目前,我区已开始了从“东丝西移”到“东绸西移”的产业升级,改变了“有丝无绸”的尴尬局面。 
    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静华介绍说,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一大批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较强的东部企业纷纷进入我区投资兴办企业,外来企业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及市场销售网络,不断促进“东丝西移”、“东绸西移”,推动我区茧丝绸业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到目前为止,在茧丝绸企业中到我区外来企业已超过全区丝绸企业的70%,区内蚕茧自用比例由2005年的35%上升到2011年的70%以上,桑蚕丝产量是2005年的2.8倍,茧丝绸行业已成为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行业之一。今年以来,自治区投资促进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领导关于“东绸西移”的重要批示精神,重点加快柳州、梧州、河池、来宾等区域的茧丝绸产业集群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全区共引进茧丝绸产业项目15个,合同投资额10.67亿元。 
   “承接茧丝绸深加工产业转移,需要一个探索过程,在刚刚起步过程中,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丝绸产业不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产业,而且还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产业,像一个"弱小婴儿",如果呵护不好,就会夭折。”蒙山县人民政府有关人士在会上说,近年来,蒙山县茧丝绸产业招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园区一期建设用地2000多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入园区企业12家,初步形成了茧、丝、绸及家纺产品加工产业链,年产丝绸1000万米,产值达6亿元。
    据了解,象州县是广西主要的蚕茧生产基地和来宾市最大的蚕茧生产县。今年,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缫丝、捻丝、印染、服装、绢纺、真丝针织等加工业,加快发展丝毛混纺面料、针织丝衣、床上用品、装饰用品等,逐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茧丝绸产业集群。 
   宜州市是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和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目前,15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先后落户该市,茧丝绸加工实现产值15亿元,初步形成了“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
    今年8月份,记者走访了象州、宜州等地的丝绸企业。不少企业投资巨大,设备齐全,有着较好的远景规划。一些企业还开设了丝绸服饰展示区,让人感受到广西丝绸产业的美好未来。
   3、“花飞蝶舞”:做大做深做强茧丝绸产业
   “作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广西拥有的已投产织绸企业却不超过10家,印染、服装几乎是空白,织绸业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县域经济投资促进处处长唐燕指出,目前我区茧丝绸业仍处于产业化较低的程度,特别是未形成较完整的桑蚕、缫丝、炼染、织绸、印染、服装产业链,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30-40%的蚕茧需调往区外加工,也没有形成茧丝绸产品交易的实体市场,仅有一个网上交易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配套产业难跟进也是目前广西发展“东绸西移”的一个较大难题。如织绸企业与炼染企业在“西移”中相互掣肘,江浙一带很多织绸企业在试图“西移”中,考虑到转移后需要将绸缎运回江浙一带炼染,这样将大大增加成本。如果没有炼染企业的进入,织绸企业往往畏缩不前;如果炼染企业进驻,又可能面临蚕丝原料少而难以“吃饱”的境况。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没有炼染、丝绸产业技术人才匮乏,这两大问题是目前限制“东绸西移”发展的最大难题。炼染环节是连接茧丝绸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只有突破这个“瓶颈”问题,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 
    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静华指出,茧丝绸产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力争茧丝绸服装产业,国际上以法国、韩国等国家为重点招商区域,国内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茧丝绸优势发展地区为重点招商区域,瞄准国内外茧丝绸大企业、大专业市场进行重点对接。以茧丝绸印染、专业市场招商为突破口,以织绸、服装产业招商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高新的印染、织绸、服装大企业和专业市场大项目,进一步促进茧丝绸产业实现桑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专业市场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同步发展。所以,今年10月中下旬,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宁波等地举办多场茧丝绸招商推介活动,获得一批正在参加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客商的关注。 
    “今后,将依托我区茧丝基地中规模大、优势大、积极性大的地区,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千方百计,引进生产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炼染、印染项目。”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县域经济促进处处长唐燕介绍说,在织绸和服装业方面,将依托桂西北、桂中和桂南等茧丝基地,如宜州、环江、象州、忻城、柳城、灵山、蒙山等,引进一批织绸、服装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丝绸服装品牌企业落户。在茧丝绸专业市场方面,将引进专业化、多功能、一站式、大型现代茧丝绸商贸市场项目。通过这些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区茧丝绸产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延长产业链,不断壮大茧丝绸产业。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