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四川省果桑产业成为蚕桑丝绸产业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围绕构建现代蚕桑产业体系和提高蚕桑综合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培育蚕桑丝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川省积极推进果桑产业化发展。经过5年努力打造,我省已成为全国产量和名气最大的优质桑果生产加工基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50多家企业和商贩赴攀西采购桑果。截止目前,今年全省桑果产量已突破3万吨,农民桑果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果桑产业成为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明确产业发展思路

桑果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农产品,花青素含量极高,抗氧化功效明显。2012年,桑果饮料入选为航天食品并在“神州九号”上使用。桑果是开发潜力极大的特色水果,但由于市场认知度不高、常温储藏时间短、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成熟度不高,发展果桑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我省提出了“以市场开发为动力、以果叶兼用为模式、以质量安全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果桑产业化发展,把我省建成为全国一流的果桑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思路,明确聊建设80万亩高标准果叶兼用桑园的发展目标,引导优势区域加快发展、聚集发展。截止到目前,德昌、盐边、南部、嘉陵、资中、涪城等县已累计发展果桑10万亩。

二、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重视加强产学研合作,紧紧围绕构建“既采果又养蚕”的果叶兼用桑产业模式,初步建立了良种良法的技术体系。组织省内科研生产单位成功选育出“蜀果1号”、“蜀果2号”、“叶果1号”、“堡坎61号”、“德果1号”等果桑优良品种,引进“无核大十”、“红果1号”、“红果2号”、“嘉陵30号”等鲜食、加工型果桑新品种。通过区域比较试验,我省明确了现阶段主推品种,研究提出了川中北“8×4尺”、“6×4尺”的单行稀植、攀西“4×2尺”的密植轮伐等栽培模式。目前,我省在合理应用夏伐和冬伐技术,适时调控桑果、桑叶产量分配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创新了“茧价上升多养蚕、桑果好销多产果”的蚕桑丝绸产业体系内市场风险调控机制。

三、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各地业务部门大力宣传、培训桑园病虫害防控技术,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对果叶兼用桑园农药统供、统防服务的作用,严格禁止在桑园使用农产品违禁农药、长效性农药。坚持物理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省蚕业管理总站在南部、嘉陵开展以病果清除、桑园冬耕、地膜覆盖、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德昌县、涪城区制定实施桑果采摘、储运技术标准,对运销桑果实行自律性检测,防止桑果在采摘、运输环节发生质量安全问题。

四、大力发展加工工业

始终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把签订桑果购销合同、招引加工企业作为发展果桑产业先决条件,形成了桑果鲜销、加工并存的市场格局。目前,全省已培育德昌元坤、威远国友、江油圣露、阆中醋业、南充第一坊酒业、大邑德源、南部劲椹等10多家桑果专业加工企业,已开发出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桑果干等10余种产品,形成了2万吨加工能力,年产值10亿元的加工体系。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加工企业体系的形成,有利于桑果保护价收购的实施,有利于收储和冷链体系的完善,大大降低了桑果鲜销受阻的市场风险。

五、着力打造产品品牌

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下大力气抓好桑果及加工产品品牌培育打造和市场营销。“盐边桑椹”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德昌桑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最近,德昌县又在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桑果品牌从无到有,如今已经涌现出“阳光味道”、“桑道”、“丝语”、“桑圣红”等企业品牌已在全国小有名气,“攀西桑果”已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区域品牌。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