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中国绸都”南充茧丝绸产业发展报告
 
    茧丝绸是南充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2005年,南充获得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中国绸都”称号,成为全国7大绸都之一,是中西部地区唯 一的“中国绸都”。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茧丝绸产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出口优势产业和情结产业,高度重视,倾力扶持。在国家商务部和省 商务厅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绸都”,构建“两基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中国西部优质蚕茧基地、丝纺服装生产和出口 基地、茧丝绸交易集散中心),着力创新求发展,通过调优产业结构,打造丝绸品牌,加快技术改造等举措,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有桑园面积 100万亩,产桑蚕丝2500吨,丝织品4000万米,服装380万件(套),成为国内重要的真丝绸生产基地,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 二;全市63户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5.6亿元,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利润6.3亿元,入库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4.5%、 6.5%、10.1%、7.6%。据海关统计,2012年全市丝纺服装商品2.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其中丝绸制品出 口5225万美元,同比增长26.7%。今年1-6月,我市63户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33 亿元,同比增长13%;1—5月我市丝纺服装商品出口1.0268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1%。茧丝绸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发 展势头。我市已形成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夯实了产业基础。抓住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历史机遇,2006年我市启动实施了蚕桑“百万工程”,截止2010年 底,全市共投入蚕桑发展资金3亿元,新发展桑园45万亩,桑园总面积达到99万亩,并成功探索了南部先锋模式等栽桑养蚕新机制。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 嘉陵区先后实施了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共获得国家近10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通过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和“东桑西移”蚕桑基 地建设项目,我市蚕桑产业链、组织链、科技链和信息链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养蚕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市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取得明显 成效,先后研发了桑葚醋、桑葚酒、桑叶茶、桑枝菌等产品投放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强化了市场监管,切实整顿和规范了蚕茧收购秩序,全市123户 蚕茧收购站和11户缫丝绢纺企业去年通过资格复审。2012年,我市共发蚕种64.5万张,同比增长5%(蚕业部门提供数据)。共收购鲜茧882.15万 公斤,同比增长5.1%。全年平均正茧均价27.37元/公斤,综合均平均价26.72元/公斤,同比分别增加0.5元/公斤和0.66/公斤,蚕农茧款 收入2.3571亿元,同比增长7.78%,增收1701万元,蚕农茧款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我市春茧发种22万张,预计收茧700万公斤。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丝绸品牌。近五年来,全市茧丝绸行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0.5亿元,新增无梭箭杆织机200余台。依托国家及省驻我市科研 教学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相继研发了“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丝绸面料”、高档丝毛混纺提花绸、高档纺绒真丝 绸、高档重磅真丝绸等高端丝织品,通过大力发展织绸、服装、床上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了产品档次,终端产品销售收入及出口创汇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产 业结构更趋优化。在国家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市依格尔、六合、顺成、卓尚、绮香纱、市茧丝绸公司等企业得到了1500多万的项目资金扶 持,起到了较好的杠杆和引导作用。2012年,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南充研究中心已与依格尔纺织、顺城纺织等企业签订了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协 议。目前,全市有丝纺服装国家技术中心研究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个。目前,国家干茧公正检验南充试验室、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实施与 机械功能研究室、国家茧丝质检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先后落户南充,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和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茧丝绸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丝绸企业先后投入广告宣传费用达6000多万 元。通过注重产品宣传和诚信经营,“六合”、“依格丝”、“银河”、“顺城”、“长叶”、“卓尚”、“美亚服装”等一批知名品牌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 的青睐,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目前,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获得高档丝绸标志产品认证2个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十届名牌产品名单中,我市茧丝绸行业有7个产品被授予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南充丝绸纺织已成为四川 省首批外贸发展示范基地,南充已成为POLO(颇罗)、G2000、U2等国际著名服装品牌在西部地区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大力推 进,提升了南充丝绸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构建新型营销模式,培育现代市场体系。我市一批丝绸骨干企业将丝绸产品与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区积极建立 专卖、加盟、连锁店。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丝绸企业在云南、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开设了150多个南充丝绸专卖店,部 分丝绸企业已在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企业每年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型丝绸博览会、交易会达50多(场)次。依格尔聘请了阿 里斯达品牌推广设计机构对本公司品牌及营销网络建设进行了专题策划,建立了直营店、专卖店、专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先后获得了进入美国公司的 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的顶级商场HARRODS(哈锐斯)的通行证。公司于2005年开始进入阿里巴巴作为国际国内的主要营销网 络,2009年初进入淘宝网作为国内的主要营销网络。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丝绸企业在互联网建立了网站,每年通过电子商务交易达10多亿元,并保持逐年 上升态势,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四、大力弘扬丝绸文化,加深对外交流合作。在打造“中国绸都”的进程中,我市以蚕桑丝绸为题,“谋”丝绸文化、丝绸旅游、丝绸经济互渗互融,近年来,我市 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分别在深圳“中丝园”和南充光彩大市场建立了“中国绸都南充丝绸精品馆”,打造了“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文化公园和南充丝绸文 化展示馆等景点,这些设施的建立不仅为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宣传弘扬了南充丝绸文化,而且为外界加深认识了解南充丝绸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受 到国家茧丝办、中国丝绸协会和全国丝绸业界的高度评价。我市茧丝绸协调办还与南充日报联合开办了西部绸都网站,与中国企业报、中国纺织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建 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扩大南充丝绸的宣传和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10年我市成功承办商务部在我市举办的“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和中国丝绸 协会主办的“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后,去年12月12日,我市又成功承办了中国丝绸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为弘扬丝绸文化,市政府正在规划绸都小 镇、建设南充丝绸博物馆,打造丝绸仿古一条街,着力展现南充丝绸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依格尔规划出资2000万元,建一座集丝绸文化、产品展示、企业历史于 一体的丝绸文化展示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绸文化和丝绸新产品。
  同时,我们切实加大对外开放与加深合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丝绸服装产业投入重点建设项目28个,投入资金12亿元。为加快高坪区都京镇丝绸工业园 和嘉陵区城南丝纺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引进了深圳新维、深圳富安娜、宇宙家纺、南部嘉佳、广东名瑞等30余户丝纺企业落户南充,促成了南充顺成纺织与浙江金 富春的合作联姻。今年五月,我市与中国中丝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中国西部茧丝战略储备中心及丝绸产业链联盟投资合作协议,主要建设1000吨茧丝战略储备中 心,利用中丝集团的行业优势整合南充丝纺产业资源,与南充本地丝绸企业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四个方面联盟合作,5年内拉动全行业新增 销售收入100亿元,将为推动我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市在茧丝绸产业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产业发展信心,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抓住 产业承接转移、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目前,我市正在积极贯彻全省茧丝绸工作 会议和“加快我省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方案”精神,努力打造“两基地、一中心”,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南部、阆中、西充、仪陇、嘉陵五个优质蚕茧基地,实 现年产生丝5000吨、丝织品8000万米、丝绸服装及服饰品5000万件(套),丝纺服装销售收入400亿元,丝纺服装出口达到3亿美元的目标。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