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如东独创技术诞生全国首批冬茧 蚕宝宝不吃桑叶冬季也能养
 
 
    “我养了30多年的蚕宝宝,今年第一次饲养初冬蚕,两张纸居然结出了40公斤茧儿。”昨日上午,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60岁的蚕农缪福田一边从方格蔟上采摘雪白的鲜茧,一边喜出望外地告诉记者。

    走进缪福田的蚕室,温暖如春,墙的四周挂满了电热丝。他说:“冬季养蚕靠的就是电加热,室内一旦低于蚕宝宝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我的手机就自动报警,这是物联网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缪福田介绍:“蚕宝宝分5个龄期,对温度、湿度很敏感。前几天大幅度降温,室外零下3℃,我的蚕室内依然日夜保持在26℃,湿度控制在80%,加热器、降湿器派上了大用场。 ”
 
    近几年来,蚕桑产业发展出现的两道拦路虎:环境污染导致蚕宝宝不结茧,长江中下游冬季无法养蚕。 2010年,如东县蚕桑指导站探索人工饲料育新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工饲料养蚕的革命,不吃桑叶养出了高产茧,蚕农饲养9261张,单产蚕茧45公斤,茧质与吃桑叶的一个样,饲养量和产量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今年,他们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合作,在全国第一家把具有自动测温、测湿和实时传输数据以及遥控功能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养蚕行业。今年3月17日,他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家蚕人工饲料育新技术,开始饲养全国第一批反季节蚕,尽管遇到几次寒流袭击,但由于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娇气的蚕宝宝安然无恙。5月下旬,4张蚕宝宝变成100公斤鲜茧,一炮打响。
 
    这批初冬蚕,10月28日开始饲养,11月27日开始结茧,前后总共一个月。拥有两亩桑园的缪福田算了一笔账:“常年化现代养蚕新技术的运用,帮了我增收的大忙。今年养了6批,年收入达到3万元,明年还要增养一批晚冬蚕儿。 ”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副所长徐世清教授认为,如东探索的物联网与家蚕人工饲料育新技术融合形成的智能化、高效化养蚕技术,革了传统养蚕的命,不用采喂桑叶,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省工省力,实现了四季养蚕的千年梦想,是未来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方向,值得全国推广。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