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嘉兴:春蚕“价连降” 蚕农“很受伤” 蚕桑业谋转型求突围



制图 王璟

“今年的春蚕收购价太低了。”本月初,桐乡高桥镇蚕农孙梅英得知春蚕收购价每担(100斤为一担)只有1520元时,孙梅英失望地直摇头,“价格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养蚕太不划算了。”

日前,蚕茧在桐乡、海宁等地陆续上市。然而,受近年来茧丝低迷行情影响,蚕茧收购价格连年下降。目前嘉兴各地上市春茧价格只保持在每公斤30-32元。

嘉兴是全国蚕桑生产重点产区,然而蚕桑产业却面临逐年萎缩的现状。在“东桑西移”已成趋势的今天,嘉兴乃至环杭州湾地区蚕桑产业如何突围?

嘉兴各地曾经“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矣”,如今在嘉兴农村,养蚕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多已“不习蚕”。

“养蚕太辛苦了,有时候要半夜起来给蚕宝宝喂食,年轻人哪受得了这个苦。”年逾七十的蚕农孙梅英说,更重要的原因是,养蚕的投入产出比太低。

以今年春蚕为例,孙梅英总共卖了3000多元,除去成本赚2500元左右,“我一年养两期,每年也就赚四五千块钱,如果在工厂里上班,两个月就赚出来了。”孙梅英说。

根据嘉兴市物价局的统计,2013年,春蚕收购的中心价每担近2000元,2014年每担1750元,2015年每担1600元,而今年的中心价则每担只有1520元。

春蚕是全年蚕桑生产中最重要的一期蚕,一般产量高、茧质好、茧价高。

“今年春蚕质量不行,许多丝厂都不收。”桐乡市一名夏姓茧贩说,价格下跌原因除了茧丝价格持续低迷外,还因为这期春蚕的质量比较差。“今年的气候不太好,春茧的质量比较差,杭州、湖州的一些丝厂都不收这边的蚕茧。”

蚕农逐年减少

“东桑西移”已成趋势

浙江曾经是中国养蚕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然而,目前蚕桑产业的重地已转移至广西、云南等地,其中,广西产茧量已占世界的20%以上,“东桑西移”已成趋势。

事实上,广西等地的气候更适合养蚕,蚕茧质量也更高。相比这边一家一户的养蚕方式。广西、云南等地采取了集约化管理,更有效率,人工成本也更低。

在江南地区,桑蚕养殖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近年来蚕茧质量的下滑,大大打击了蚕农的养殖积极性。嘉兴市农经局高级农艺师姚李军认为,养蚕的人少了,桑园也随之减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加快,传统桑蚕行业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

养蚕属于丝绸产业链的最前端,属于“工业原料”,价格很难出现大幅上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嘉兴的蚕桑行业正处于行业萎缩的稳定期,“嘉兴乃至全国的丝绸消费品出口总量还很大,丝绸行业对蚕丝的需求量还很大。”

各地深度挖掘

蚕桑产业“破茧”重生

浙江蚕桑产业逐年萎缩的背景下,各地纷纷跳出传统农业领域,开始推动蚕桑产业迈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湖州的蚕桑业逐渐从一产、二产,蜕变为“1+2+3”全产业发展。

1999年,德清新市镇恢复蚕花庙会的传统习俗,17年来持续举办蚕花庙会,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

桐乡企业家沈卫星提取了桑叶中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开发了桑树茶、桑椹酒、桑叶面等产品,一举打开了市场。

蚕桑产业在淳安县上规模发展已有30余年,年产蚕茧量占杭州市总量的60%以上。

在淳安汾口镇宋祁村,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承包下105亩桑园,办起了千岛湖现代蚕业示范农场,除了为周边10个村提供小蚕饲养服务外,还有桑园套种、套养以及果桑采摘等项目,成为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尽管“东桑西移”趋势不可逆转,嘉兴“丝绸行业”仍然在蓬勃发展,“丝绸之府”的美名仍然名副其实。桐乡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想在当地恢复蚕茧的整体产量和质量,困难非常大。“尽管本地蚕茧产量在降低,但依托‘东桑西移’,本地丝绸产业的生命力却保住了。”

据了解,目前仅桐乡市就有十多家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创建桑蚕基地和缫丝加工企业,“企业总成本下降了5%到10%,省下的资金用于科研开发,使得桐乡丝绸行业科技含量越来越足。”桐乡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