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高县推进蚕业扶贫攻坚战首战告捷

 

    扶贫攻坚既是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高县县委、县政府在4月6日召开了全县现代蚕业发展大会,吹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冲锋号,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以小蚕共育为重点的现代蚕业扶贫攻坚首场攻坚战。

    一、“九大短板”倒逼迎难而上

    高县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蚕桑产业大县,却算不上蚕桑产业强县,其规模产能效益发掘得远不够充分。特别是桑园建设管理、蚕种供应、优质蚕品种的推广普及、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大蚕饲养、蔟中管理、鲜茧收购以及相关装备设施九大短板,与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蚕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蚕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蚕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蚕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蚕业,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新型蚕农的要求存有不小的差距,成为制约我县现代蚕业发展瓶颈。

    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痛下决心,动员全县上下各级各相关部门迎难而上,协同作战,弥补短板,坚定不移地加快全县现代蚕业持续健康发展。号角声下,强化三冬管理、推广新蚕品种、整顿蚕种市场、建立共育体系、强化科技兴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整顿规范鲜茧收购市场,一场接一场的攻坚战打得有声有色。

    二、“提质增效”让人们看到现代蚕业发展的希望

    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紧紧依靠科学管理和苦干实干,激活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决心,激活了公司员工和基层蚕技站的动力,激活了广大蚕农多年来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期盼。

    全县春茧生产已于6月上旬结束,与上年同比,小蚕共育普及面由去年不足15%提高到40%以上,促进单张产茧稳步提升到46.1公斤,增幅5.0%;仪评茧收茧数量在去年仅几个蚕技站试点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由去年不到10%提高到今年同期的36%,所生产优质茧同比普通茧平均单价提升6.80元,实现蚕农增收1021万元。公司春季所收购蚕茧能缫制5A以上优质茧丝的蚕茧从去年不足10%提升到70%,优质茧市场供不应求。

    今年又将有一大批蚕农通过发展现代蚕业实现脱贫目标。庆岭乡凤凰村过去是一个靠“卖血”的贫困小山村,靠发展蚕桑等特色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过去两年依靠发展蚕桑产业已经有125户217人实现了脱贫。今年春季,该村大力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并首次饲养雄蚕品种224张,产茧9263.9公斤,每公斤单价达到41.20元,茧款收入达到38.17万元,实现户均茧款收入684元,人均182元。凤凰村三组刘仲康今年春季一共养蚕10张,交售仪评茧517.5公斤,收入22827元;平均单产51.75公斤,张种平均收入折合2282.70元,收成非常好。刘仲康发自内心的说:养十张蚕胜过喂十头肥猪。全村仅春季蚕茧收入就占去年全年的48.3%,预计今年蚕茧收入将达到150万元以上,又有一批农户将在2016年通过发展蚕桑产业摘掉贫困帽子,一批先脱贫的奔向小康致富的目标。

    庆符镇瓜芦村是整村推进扶贫村,该村有14个村民组586户3070人,贫困户133户416人,其中有280户养蚕。过去两年已经有102户109人依靠发展蚕桑产业实现了脱贫。县委、县政府把瓜芦列为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建设村,安排蚕桑产业资金57.3万元,用于扶持82户新建蚕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春季发放蚕种335张,产茧16038.5公斤,实现单产47.9公斤,茧款收入62.89万元,户平收入1073.27元,人均收入204.86元。瓜芦三组扬升文春季共育2张种,仪评售茧93.6公斤,单价45.1元/公斤,茧款收入4221.36元,张平收入2110.68元。该村仅在春季产值就占去年全年茧款收入的43.64%,预计全年产值将望突破250万元。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

    三、“五个大幅度”攻克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仪评收茧是今年现代蚕业改革攻坚、破局解困的第一仗,政府引导、龙头引领,全力打好小蚕共育攻坚战是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高县现代蚕业发展的引领者,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义不容辞地担当了高县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责任。

    如何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百废待兴、收购市场秩序混乱等多重困难的情况下,抓住“小蚕共育+仪评收茧”这个重点,逆势而上,提质增效,破解困局,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蚕农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经过一个多月紧张激烈的战斗,小蚕共育这一仗打得漂亮,一组组数据摆上了桌面。

    一是大幅度增加共育基础建设投入。大面积普及小蚕共育技术,没有那么多共育室怎么办?公司当机立断,出台政策,大幅度增加投入补助共育户改建、新建共育室。全县从3月份开始,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共育室改(新)建201间,并购置切桑机196台,喷粉机200台,电子秤207台,升温补湿器368台,消毒机198台,脱水机192台,共育盒2.35万个,小蚕网4.7万张,干湿温度计87支,对共育室设施设备进行完善配套,确保小蚕共育迅速投入使用。全县投入改建共育室和配套完善共育室设施设备资金达670多万元。

    二是大幅度提高技术培训水平。在小蚕共育期间,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实现了工作作风大转变,技术培训大展开。全体员工深入乡镇、共育户,大抓以小蚕共育+仪评收茧为重点的技术培训,把技术落实到共育户和大蚕养殖户手中。各基层蚕技站站长、副站长和全体共育户采取“5+2”、“白+黑”,一场接一场的技术培训在乡镇政府会议室、蚕技站、共育户、养蚕大户院坝展开。截至5月底。公司10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到18个乡镇201个村1368个村组开展以小蚕共育+仪评收茧为重点的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085场次,培训蚕农64800人次。“小蚕共育+仪评收茧”技术培训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个技术细节问题都通过现场操作演示和培训得到了很好解决。

    三是大幅度增加扶持小蚕共育补助。小蚕共育能否取得成功既关乎公司形象,更关系群众利益。为此,公司要求,今年春季小蚕共育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共育政策,严格执行小蚕共育操作规程,适当增加了部分风险种,为春季小蚕共育上了“双保险”,确保了春季小蚕共育一炮打响,圆满成功。今年春季公司直接补助蚕农小蚕共育补贴50.67万元。

四是大幅度增加小蚕共育数量。今年小蚕共育户、参与共育农户、共育量成倍增长。全县今年春季新投入共育室198个,组织7883户蚕农参加共育,共育蚕种21069张。

    五是大幅度提高共育覆盖面。公司在建立完善小蚕共育服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小蚕共育操作规程接地落实。通过今年春季各级、各有关部门、公司全体员工和基层蚕技站、共育户、村级蚕桑技术指导员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全县共育面由上年的13.5%提高到40.1%,覆盖面增加27个百分点。

    四、“三条措施”全力推进仪评收茧

    公开、公平、公正推行仪评收茧是今年高县蚕业改革攻坚,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环节。为做好仪评收茧工作,公司采取了三条有力措施保障仪评收茧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组织仪评力量。公司从管理人员中和丝厂抽调业务熟悉的操作人员近50人,分赴到各蚕技站参加仪评工作。保证每个鲜茧收购站点有仪评人员3-4人,实行流水作业,缩短仪评时间,方便蚕农售茧不能等待太久。

    二是集中开展仪评培训。由公司领导挂帅,蚕茧部、茧丝工程技术中心负责,抽调参加仪评的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并反复演练,熟练掌握仪评的每一个操作环节后上岗。同时,公司又分片安排在罗场、庆符、沙河三个片区对所有蚕技站和公司安排驻站人员的培训,让所有参加蚕茧收购人员都熟悉和掌握仪评售茧的具体流程,确保在5分钟之内完成一户的仪评工作。

    三是增加仪评设施设备。公司新购置了开展仪评所需的各种仪器和设备,保证了全县春茧期间开展仪评工作的需要。

    公司坚持优质优价,拉开价格收购仪评茧。从5月27日开秤以来,各蚕茧收购站点不断传来收购仪评茧的喜讯,罗场、庆符、庆岭、嘉乐、可久、来复、蕉村、大窝、潆溪、趱滩、四烈等一组组仪评收茧的检测指标、单产、价格、茧款收入,让那些交售仪评茧的蚕农实实在在获得了实惠。凡是今年参加小蚕共育+方格蔟上蔟的蚕农,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养蚕的,到茧站交售仪评茧时,个个都喜笑颜开。目前,春茧仪评收购基本结束,全县仪评茧占总收购量的36%,收购均价比普茧提高近7元。广大蚕农对推广小蚕共育+方格蔟+仪评收茧更加充满了信心。

    五、“企业文化”激励进军“两个70%”

    “成功源于责任,激情成就梦想”作为企业文化理念,正在鼓舞着公司员工向更高目标迈进,全体立华人凝心聚力,保持定力,以饱满的激情昂首向前。激情来自于县委、县政府对高县蚕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来自于高县几代蚕业人对高县蚕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期盼,来自于广大蚕区人民群众对蚕桑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希望。只要有了激情,就会有敢干、敢拼、敢打的动力和干劲。公司提出,争取到今年正秋季,小蚕共育面要争取达到70%,仪评收购面要达到70%,争取通过两年的艰苦拼搏,全面实现高县小蚕共育和全面仪评。

    打好高县现代蚕业发展攻坚战,还有很多阶段性战役,小蚕共育的首战成功只是现代蚕业发展征程中迈开的第一步,只要全县上下各级、公司全体员工、广大养蚕农户饱含激情、同心同德、协同作战,一定会成就高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梦想。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