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江苏海安:蚕桑之乡为何夏茧减产四成多

  

蚕桑之乡为何夏茧减产四成多——稻桑混栽区,应尽快管好“农药瓶”

42b01540-0dd2-4a0d-b488-335b84ff60a4.jpg.1.jpg 

在海安和其他蚕桑之乡,这样的稻桑混栽是普遍现象。 陈道龙 摄

  新华报业网讯 “养了几十年蚕,头一次碰到这样的伤心事,辛苦养大的蚕不结茧子,白忙了!”8月3日,接到海安县高新区(原海安镇)海北村14组几名蚕农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的反映后,记者迅速赶赴现场调查。

稻田治虫,桑园蚕室受污染

正是夏蚕卖茧时,73岁的蚕农钱珍龙从蚕室架子上抽出四五个专供蚕结茧的方格簇,上面只零星结了几个茧子,最多也就一二十个;而正常情况下,每个方格簇上要结两三百个茧子。有些肥肥大大的蚕爬着乱吐丝,却不做茧,或趴着一动不动。

“它们爬累了,就掉到地上。”老钱手指的地面上满是一动不动的蚕,有的还在吐乱丝——把丝吐成一个平面,叫平板丝,没什么利用价值。

老钱夫妇养蚕30多年,头一次遇到蚕不结茧的怪事。他家今夏养了1张蚕种,约2.5万条蚕,正常产茧70多斤,这回却只有三四斤产量,质量还不好,软。

“蚕在前期、中期都生长得很好。7月28日上午,村里种田大户贾同根用汽油机动喷雾机,在挨近桑园和蚕室的水稻田喷药治虫。第二天,就发现蚕不吃桑叶了。”老钱夫妇说,当时农药味很重,几户蚕农劝阻恳请“蚕就要上山,等两天再打药”,贾同根却说喷的药对蚕桑没有危害,让大伙放心。

在70岁的14组组长、养蚕组组长钱昌柏蚕室里,记者同样看到一大堆“僵蚕”。他说,全组8户人家共养10.5张夏蚕,都是在县蚕种站订购的抗高温、抗病毒病菌“双抗”品种。现在只有郑国春因从外村亲戚家采了部分桑叶喂蚕,损失在八成左右,其他户只有一点点蚕结茧,损失约95%,而且结的都是次茧,基本绝收。按行情,好茧每斤能卖16元以上,次茧每斤只能卖3元,8户人家夏蚕要减收1万多元。

“发现蚕不结茧,我们8月1日上午向县农业生产事故鉴定委员会反映。当天下午,县蚕桑技术指导站3名专业技术人员入户调查,县农业执法大队3日上午对种粮大户贾同根进行了调查。”蚕农带记者察看现场,只见贾同根治虫的水稻田距离该组桑园仅隔一条2米宽水渠,距离农户蚕室仅10余米,最远也就三四十米。

贾同根当天治虫混合喷施的4种农药,均由南通中景农业科技公司直供。记者查看农药包装与说明书,发现其中两种农药使用有禁忌:一是悬浮剂稻腾牌阿维·氟酰胺,使用注意事项是“因为稻腾对家蚕高毒,稻桑混栽区应严防稻田施用稻腾雾滴漂移污染桑叶,造成家蚕中毒”;二是可湿性粉剂吡虫啉,使用注意事项是“本品对蜜蜂、家蚕有毒,蚕室、桑园附近禁用”。

海安县蚕桑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王军,向记者介绍了对海北村14组夏蚕不结茧的原因分析意见:“主要原因是不明化学因子对蚕造成中毒,不能排除农药中毒的可能性;次要原因是7月下旬极端高温天气造成蚕体抵抗力下降,加剧这一现象发生。”

急煞蚕农,稻桑混栽遭重灾

记者调查发现,在海安县高新区、大公镇、城东镇等地的稻桑混栽区,都出现夏蚕不结茧现象,其中城东镇夏蚕损失80%以上。

“我们养了两张纸夏蚕约5万条,只结了一把茧——十来个,送到收茧站,说是中毒的蚕茧质量差,只卖1元钱。”大公镇常河村62岁的张贵芳伤心地对记者说,她家的蚕到7月下旬一直都好好的,当月25日下午她和丈夫在桑园采桑叶,突然闻到农药味,抬头看见不远处有人打农药,赶紧跑回家关上蚕室门窗,第二天就发现蚕宝宝吃桑叶慢了,有的渐渐不吃了。两天后,蚕上山却不结茧子,乱吐浮丝。她哭着去找村干部,村干部说:“夏蚕没有纳入农业保险,没有办法。”她家连续多年养夏蚕,一张蚕种纸出六七十斤茧子,今年第一次遇到不结茧情况。

“夏蚕不结茧和结茧少的户,全村很多。”该村村主任汤立均介绍,全村今年养180多张夏蚕,平均每张仅产茧30斤左右,不及往年夏蚕产茧量一半。“我村是稻桑混栽区,水稻治虫是按上面通知做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记者在大公镇、城东镇、高新区靠近桑园和蚕室的稻田边,发现大量给水稻治虫的农药瓶袋,其中就有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的“阿维·二嗪磷”“阿维·毒死蜱”“吡蚜·异丙威”“甲维·杀虫单”等4种农药。

夏蚕不结茧,能否归因为极端高温天气?海安镇新丰村14组也是蚕桑专业组,全组27户养夏蚕41.5张,平均每张产茧70斤以上。组长朱昌树告诉记者: “今年温度的确高,蚕室内温度计最高超过38度,但采取给桑叶喷水降温等常规办法还是能应对的。因为组里都是桑园,没有稻田,没有发生水稻治虫的农药污染。”他家养了1张半纸蚕,卖茧110斤收入1705元,平均1张纸产茧73.33斤。

记者了解到,海安现有桑园约8.5万亩,主要是稻桑混栽,今年养夏蚕7400张,张均产量40多斤,因不结茧与结次茧,初步估计损失率达40%。水稻治虫期间,高温天气加剧喷施农药的挥发,对蚕室、桑园造成污染。

多方借鉴,严控农药慎使用

紧邻海安县的东台市,有水稻田40多万亩、桑园15万亩,稻桑混植面积很大,今年养夏蚕约1.5万张,张均产茧65斤。他们是如何避免稻田治虫污染的呢?

东台植保站站长李瑛介绍,调查发现,稻桑混栽区家蚕中毒与水稻治虫存在一定关系,主要原因是选用药剂与施药方法不当。如果选用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药液通过空气扩散,会直接造成家蚕中毒不结茧;有的农户使用机动弥雾,药液通过空气污染邻近桑园,也会导致家蚕中毒。他认为,首先要加强害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虫情动态,科学制订防治方案,尽可能把治虫用药时间与家蚕饲养错开。今夏8月3日前,海安已给水稻用农药治虫3次,而东台仅1次。

根据近两年田间、室内试验及面上调查,东台探索总结出稻桑混栽区治虫的可用、限用和禁用药品,对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只安排在家蚕非饲养期使用,对杀虫单、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菊酯等单剂及复配剂农药,因家蚕极敏感、在桑叶上残留时间长,则严格禁用。

靠近蚕室、桑园严禁机动弥雾,全部改用手动喷雾,且大风天气不喷药,施药选择在桑园下风处进行,并提醒农户关好蚕室门窗。蚕室、桑园附近禁止使用机动弥雾治虫的距离,于6年前从100米延伸确定为200米内。

植保部门制订稻桑混栽区水稻治虫用药方案,都要跟蚕桑技术指导部门商量,经双方负责人认可签字后才能通知实施。

记者提到在海安养蚕区发现用于水稻治虫的几种可疑农药,李瑛说,公司向种田大户提供的阿维·氟酰胺、吡虫啉、烯啶·吡蚜酮,普通农户使用的阿维·二嗪磷、甲维·杀虫单、甲维·茚虫威,在东台蚕区都是不准用的。

东台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主任杨斌建议,新拓桑地区要合理布局作物,最好连片栽植,尽可能减少与水稻等其它作物插花种植,这样既有利于桑园集约化耕作,又方便水稻施药治虫,避免污染桑园。

记者调查发现,及时使用解毒药有助于防止蚕茧产量大幅减少。海安县高新区海北村37组30余户养夏蚕,平均张产量不到30斤,许多户仅收茧10来斤。同组的戴伍江在水稻治虫时闻到农药味很重,当即在喂蚕桑叶上喷阿脱品且连喷3天,所养1.5张夏蚕卖茧81斤,张产量54斤,损失得以减轻。

本报记者陈道龙

本报实习生 史悦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