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南充茧丝绸行业70年的发展嬗变

 伏羲化蚕、嫘祖始蚕的传说起源于南充,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源点,在我国丝绸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享天宝物华之誉,胜苏杭品质之优等美誉。

一、南充丝绸行业70年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南充蚕丝业又绝处逢生,被注入新的活力。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是南充丝绸行业的鼎盛时期。当时,南充丝绸行业从业人员高达10万人,栽桑养蚕农户达到100万,丝绸行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是整个南充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4、财税收入的1/5和出口创汇的4/5。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有160多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20多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丝绸行业不仅是南充的支柱产业,也是四川省丝绸出口创汇的大户,丝产量约占四川的1/3,绸产量占四川的2/5;出口丝占四川的1/3,出口绸占四川的60%。丝产量曾占全国8%。南充被确定为全国4大蚕桑基地,15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1994年受国际市场萧条的影响,丝绸出口量年年递减,国内丝绸市场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丝绸行业一步步滑向低谷,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截至1996年底,全市丝绸行业累计亏损5.23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1.35%,由于企业亏损严重、债台高筑,社会稳定问题日益突出。

19971月,省委、省政府派出调研组为困境中南充丝绸业会诊把脉,2月省政府主要领导赴南现场办公,3月省委主要领导前往北京向国务院请求帮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当即指示减员增效我赞成,我们来统筹解决。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经贸委把南充列入全国丝绸行业解困的重点城市之一,嘉丽华丝绸集团等4家企业列入国家纺织总会非试点城市减员增效笼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丝绸企业13条优惠政策,提出了减员增效、破产重组、一厂一策、分块拉活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企业改制。以19988月阆中丝绸集团破产为标志,南充丝绸行业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资产大重组,结构大调整和机制大转换。系统内23户国有、集体中小丝绸企业租、股、并、卖全部改制,阆中丝绸厂、南充绢纺织厂、嘉丽华集团和南充纺机厂相继破产重组,南泰集团实施退二进三和用存量土地资源开发房地产,美亚集团国有股的出售变现,南充丝绸印染厂减员增效、分块搞活,职工人数由3.2万人削减至1.2万人,化解各种债务6.4亿元。2001年,市属丝绸企业实现盈利896万元,摆脱了长达7年亏损局面。

2002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4月,南充市茧丝绸公司所属7个县市区茧丝绸分公司整体下放当地管理,把管理职能分别划归新成立的南充市蚕业管理站和市茧丝绸行业办公室。市茧丝绸公司成为经营性企业,从事丝绸贸易,从根本上扭转了政企不分、管理紊乱、调控乏力的弊端,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其释放自身经济发展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南充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科教等配套的产业链,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获省优质奖,南充市丝绸行业真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全国的37%11.7%,织绸规模、综合利用开发、蚕具生产名列全国前茅。截止201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丝纺企业72家,蚕桑丝纺服装及相关丝绸文化旅游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3.1%

二、南充丝绸行业硕果累累

丝绸是南充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南充经济的骨干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民增收的民生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抓改革转机制、抓调整谋发展、抓生产保稳定等方式使丝绸行业走出困境,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成为中国西部最具优势、发展最快的地区和全国茧丝绸重要基地。

(一)行业改革成效突出。70年来,南充丝绸行业对蚕桑、工业、外贸、内销和企业组织结构等重点环节进行了多次改革。在蚕桑方面,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两步改革;在工业方面,对南充绸厂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拉开了全省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外贸方面,改变销售模式,设立进出口部实现统一结算;在内销方面,取消统购统销改为纯依靠合同进货;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实施国有、集体中小型丝绸企业全部改制,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办子弟校、医院全部剥离,后勤服务社会化,从而使南充市茧丝绸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数轮改革,丝绸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蚕桑基础夯实巩固。70年来,南充建设规模化优质蚕桑基地60万亩,聚集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发展现代蚕业,带动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和蚕农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开发桑椹酒、桑椹醋、桑叶茶等高附加值产品。20169月,南充尚好桑茶公司的桑叶茶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古巴、加拿大时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两国领导人,全年桑叶茶,桑茱粉可达500吨,产值超过1亿元。2018年,全市新改建蚕桑标准化基地4万亩。生产优质蚕茧1700公斤,培育蚕架新型经营主体200个,实现茧款收入7亿元,综合开发收入4亿元,实现蚕桑总产值达11亿元。

(三)结构调整初见成效。70年来,南充市丝绸行业不断调整结构,丝绸服装、床上用品等终端产品占销售收入及出口创汇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以高坪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仪陇光华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为龙头的产业园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全市丝织品产量3800万米,服装330万件,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成为全国重要的真丝绸生产基地。

(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南充市大力开展招商推介系列活动,先后引进了深圳新维、深圳富安娜、宇宙家等30余户丝纺企业落户南充。组织了丝绸企业到江浙和广西考察推介,并赴迪拜、意大利、法国等地考察丝绸、纺织面料、床上用品等市场,与阿联酋商务协会、意大利科莫市、法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丝纺服装出口5亿元,出口国家和地区39个,占全市出口总额41.6%。近年来南充市依格尔、六合、顺成、银海,尚好等十多户企业得到了中、省1500多万的项目资金,带动2.2亿项目资金总投入,年新增销售收入2.7亿元,新增利税3226万元。

(五)技术研发不断创新。南充丝绸行业依托国家及省驻南充市科研教学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拥有丝纺服装国家技术中心研究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蚕丝中等职校1个,省蚕桑科研所1个,市级技术中心5个,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建了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室南充研究中心,与南充市丝绸企业达成了20多个项目合作协议。国家干茧公正检验南充试验室、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实施与机械功能研究室、国家茧丝质检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向仲怀院士工作站,丝绸专家工作站,中国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先后落户南充。省蚕研所科研成果300多项,培育桑品种占全省良桑推广量65%以上,获国家专利30多项,取得获奖成果90项,拥有桑枝提取保健功能物脱氧野尻毒素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在国内属首创,填补同行业空白。南充市蚕具有限公司研制出全国首台智能化自动养蚕机和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其技术水平、机械结构和智能化调控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六)丝绸品牌初具成果。20054月,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绸都,构建两基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即:构建西部蚕茧原料基地,西部丝绸服装加工基地,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加快产业发展步伐。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蚕桑百万工程,投资3亿元打造全市6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桑园面积100万亩。南部、仪陇、西充、嘉陵先后纳入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2009年高坪都京镇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的称号;2012年南充丝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商务部命名南充丝绸及制品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是全国第一家;2014年西充县被授予中国茧丝绸之乡的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市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源点的称号;2018年,2019年嘉陵区分别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桑茶之乡的称号和被中丝协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蚕丝被研发基地称号。2019年南充被授予中国杰出纺织集群称号。截止目前,南充市拥有丝纺服装自主品牌31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产品4个和国家地理标准产品9个、四川省驰名商标称号3个、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7个。

(七)市场培育日趋成熟。南充市将丝绸产品与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旅游景区开设了150多个专卖店,部分丝绸企业已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我市在深圳中丝园设立南充丝绸精品馆,先后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国家文化部部长和国家商务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海协会、台湾海基会的领导及全国各地到馆参观考察、游览、购物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丝绸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依格尔建立了直营店、专卖店、专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先后获得了进入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的顶级商场HARRODS的通行证。丝绸企业的年电子商务交易达30多亿元,并保持逐年上升态势,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八)大力弘扬丝绸文化。1990年至1995年,南充举办了五届中国·四川·南充丝绸节,蜚声中外。1995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在全国播放了《千年丝绸孕南充》,反映了南充丝绸的发展和变化。200710月举办了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2010年承办了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高峰论坛2012年承办了全国茧丝绸协会年会暨六合集团百年庆典。2016年举办了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暨丝绸源点奠基仪式,2017年中国丝绸协会在南充举办了中国绸都复审会暨丝绸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建设中国绸都时,南充市推动丝绸文化、丝绸旅游、丝绸经济互渗互融,建设了中国绸都南充丝绸精品馆,打造了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文化公园和南充丝绸文化展示馆等景点。启动六合丝博园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工作,建设集丝绸文化、丝绸历史、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和民族服装服饰馆,蜀绘文化博物馆、尚好桑茶文化展示馆,中国蚕丝被文化馆,形成了丝绸文化+丝绸工业精品旅游线路。

三、南充丝绸发展的主要经验

七十年来,南充的丝绸行业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南充市丝绸行业以完善产业链、建设中国绸都为主线,以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强化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创响中国绸都丝绸文化,使全市茧丝绸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回望南充丝绸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推进丝绸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对南充丝绸行业发展十分关心,为曾经陷入困境的丝绸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历届市委市政府把茧丝绸产业作为南充传统优势产业来抓,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成立了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系列发展配套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为加快丝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是推动丝绸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南充市坚持规划引导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规划了四大丝纺工业园区和省市级六大优质蚕桑基地,委托了省丝绸协会制定了南充市行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市委六届党代会作出实施“15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总体部署,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带动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长远切实的规划必将推动南充丝绸行业强势崛起。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丝绸行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先后出台了10多个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蚕茧基地建设、丝绸及桑保健食品新产品的研发、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培育领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弘扬丝绸文化,建设丝博馆和丝绸文化工业旅游园;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招商方式是推动丝绸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发挥高坪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仪陇光华纺织服装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优势,围绕精、特、专、新的特色招商项目,积极加快丝纺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茧丝绸、棉纺织、印染及服装企业落户南充。

(五)创新融合是推动丝绸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南充市丝绸行业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坚持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依托国家及省驻南充市科研教学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技术资源,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发展,在发展中推陈创新的创业创造之路。

    70年来,南充市丝绸行业走过了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展望前景,信心百倍。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总体要求,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持读擦亮中国绸都金字招牌,加快推进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为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做出新的贡献。

 

                                                                                                                                                                                                                四川省南充市商务局局长尹成平   

2019929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