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宜宾珙县“四步连环”壮蚕业生产助脱贫

 珙县创新运用“四步连环”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栽桑养蚕,成为有力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增收支柱产业。目前,蚕桑产业助力49个贫困村退出、8541户31409人稳定脱贫。

第一步,用好用活“三个政策”,夯实脱贫产业基础

 坚持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脱贫攻坚政策和龙头企业政策叠加使用,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有效激活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一是紧紧抓住“东桑西移”政策,栽桑养蚕强支柱。抢抓“东桑西移”机遇,以建设乌蒙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创新发展基地为目标,每年县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以上,以蚕桑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将蚕桑发展成为多数农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桑园面积19.66万亩,实现年产值14.49亿元,蚕业产业综合实力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二。

 二是统筹使用脱贫攻坚政策,壮大产业促增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产业扶持政策,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新建蚕桑基地村硬化路235公里、硬化桑田耕作道295公里、整治沟渠116公里,建成集中工厂化养蚕厂房5万平方米、标准化养蚕大棚1.3万间。全县60个贫困村中有33个以蚕桑为脱贫攻坚的支撑产业,参与栽桑养蚕及蚕桑产业多元发展的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2.2%,户均年增收4200元,成功建立了“一人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乌蒙山区产业脱贫模式。

 三是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政策,企地合作共致富。依托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对蚕桑发展全过程服务,成立“珙县富民蚕业专业合作社”,组建140个分社,形成“公司+专合社+基地”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公司+共育户+蚕农”的技术服务模式,全覆盖养蚕村社和15万蚕农;蚕桑综合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村11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7%。

 第二步,做强做实“三个支撑”,提升综合产值效益

 持续推进科技兴蚕战略,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强化市场风险防控,切实提高蚕桑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是强化市场支撑,化解后顾之忧。创新“产购一体”经营模式,按照“谁发展、谁投资、谁收购、谁受益”原则,龙头企业、蚕业专业合作社无论盈亏均按照市场价与保底收购价“就高不就低”原则回收,保证蚕农稳定收益不低于农民当地务工的平均收益,并对优质蚕茧分别按照3元、6元、9元标准给予奖励。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蚕茧质量。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现代蚕桑产业建设,推广普及蚕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小蚕共育、纸板方格自动化上蔟、移动悬挂式升降蚕台、多批次滚动养蚕、机修机剪、桑叶运输机械化等省力化、科技化养蚕技术措施的应用,促进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能缫5A以上高品位丝的优质茧比例达85%以上,“僰人”牌蚕茧供不应求。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引进推广桑枝种植食用菌技术将冬季修剪的桑枝“变废为宝”,创新实施“集中制作、分户种植;政策鼓励、分项补助;技术结对、分类指导;保底回购、分向销售”的“四分”发展模式,成立3个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立集中制袋点35个,累计生产桑枝香菇500万袋,实现产值5000万元;全面推进桑园套种“黑五类”(紫红薯、黑花生、黑玉米、黑土豆、黑豆)和蔬菜、套养土鸡、黑猪等,蚕桑“万亩亿元”农业产业逐步成为现实。

 第三步,重点突出“三个带动”,提升规模经营水平

 找准缺乏致富产业的“穷根”,突出致富带头人、专业组织和村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升蚕农专业化程度和蚕桑产业化程度。

 一是培养党员能人,带动“能人经济”。注重“双向培养”,组织村党组书记到四川西部新农村建设培训中心、浙江大学等地培训学习,培养一批优秀村级带头人。孝儿镇宝兴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放水田栽桑1200余亩,年养蚕3800余张、人均收入7000余元。

 二是依托专业组织,带动规模经济。依托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及140个蚕桑专业合作分社,全覆盖联系指导1090户养蚕贫困户,通过桑园流转、大户带贫困户、科技示范户带贫困户等方式结对帮带。培育职业化蚕农和蚕桑家庭农场,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专业化蚕农8000多户、5万元以上的职业化蚕农2000多户、10万元以上的蚕桑家庭农场550户。

 三是建强农村支部,带动集体经济。坚持将党建融入和引领产业发展,培养乡土人才和养蚕能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举办农民夜校蚕桑实用技术培训,参与培训蚕农5万人次。设立1亿元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创新6大类13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168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24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突破1000万元。

 第四步,创新建立“三个机制”,提升稳定增收能力

 创新扶贫利益链接机制,推动村党支部、龙头企业、专合社与贫困户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一是推行“反租倒包”模式。自2017年起,由富民蚕业专合社与蚕农签订桑园租赁合同和承包经营合同,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通过富民蚕业专合社向蚕农支付每亩200元/年的租赁费,又将桑园零租赁费返租倒包给蚕农经营,协议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蚕农签订合同98.04%。

 二是推行“入股分红”模式。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桑园土地、产业扶持基金入股专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按照协议约定分红,推动优势资源集中投放、养蚕收入会员共享,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因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问题。中心村采用“支部+产业带头人+农户”的入股分红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贫困种植户户均增收1.9万元。

 三是推行“委托代管”模式。针对农户外出务工较多,留守老人、儿童无劳动能力的实际,动员农民将闲置桑园转交蚕业专业合作社或大户代管经营,协议分利。目前,全县委托代管桑园面积5200余亩,年委托户分利230万元以上。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