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西充周志毅养殖僵蚕带领致富 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农民工

 对于周志毅来说,蚕桑是儿时的记忆,是故乡的情结,更是返乡创业的首选项目。至2019年,周志毅已建成标准化密植桑园500亩,养蚕1000张,产僵蚕1.3万公斤,僵蚕销售收入180多万元, 林下种植中药材及其他收入近20万元。今年9月,周志毅被评为四川省100名年度发展现代农业优秀返乡农民工。

返乡创业 栽桑养蚕遭遇失败

 周志毅的宝塔家庭农场位于南充市西充县槐树镇周家嘴村,水泥村道路顺着地势延伸,一栋栋新建的农家小楼沿着公路分布,周志毅却还住着祖上留下来的院子,他将房子进行了修缮,显得古色古香。

 “这房子是我长大的地方,我对它很有感情,隔壁就是生产队的蚕室,我从小看大人们养蚕,桑叶的味道、蚕茧的味道是我最熟悉的故乡味道。”周志毅说,13岁那年,他的父母双亡,多亏了乡亲们相助才度过最困难的时候。前几年,他在沿海城市从事建筑行业,小有积累后就返乡创业,从事蚕桑养殖。

 “乡亲有的给米,有的给面,有的给菜,帮助我们兄弟。”乡亲们的恩情令周志毅永生难忘。

 2013年,他流转100多亩土地栽桑养蚕。尽管豪情满怀,却因技术、市场行情等因素失败了,亏了几十万元。

 潜心研究 建立僵蚕养殖基地

 “我记得小时候看大人们养蚕,有些僵硬了的蚕子可是宝贝,要挑出来单独卖,僵蚕价格比茧子贵多了。”小时候的记忆给了周志毅灵感,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僵蚕养殖。

 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可作为药材,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市场需求量大,不愁销路。

 周志毅先后到广西、云南、浙江和四川凉山、绵阳、广元等地探求僵蚕养殖技术,到西南大学、川农大、西华师大等大学学习请教。3年间,他奔走300多处蚕房选取了几万个试验体,精选了3000多个优质配对,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攻克白僵菌种选育技术难关,并建成自动化、标准化僵蚕养殖蚕房2100平方米,成蚕成僵率达到99%以上,产量和效益倍增。

 在这个过程中,周志毅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的自动控温、控湿新型蚕房和自动化升降省力蚕台取得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探索出菌株靶向培育和窗口期菌株接种等全套僵蚕工厂化生产技术,已申报发明专利;僵蚕人工工厂化养殖技术跻身四川省科技厅科技创新项目展示平台,列入“南充市155重点发展产业计划”。

 回馈乡亲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周志毅回馈乡里的心愿也一步步实现。

 该镇李家山村是贫困村,周志毅在这里建立“助民脱贫奔康帮扶点”以带动该村脱贫。他帮助该村改造老桑园、新建密植桑园250亩,对村民实行“四包”帮扶:包技术培训、包小蚕公育、包僵蚕菌苗接种,包产品回收。“我们基地把小蚕养到大眠后,贫困户再领回家去养五六天,我们就会上门进行菌苗接种,成僵后以45元/公斤的价格回收,贫困户零风险养殖,每张纸可赚800元左右,贫困户最多的领养了5张纸,五六天就可以赚4000元左右。”周志毅介绍,养殖僵蚕28天就是一季,从5月到11月一年可养8季,该村21户贫困户、65名贫困人口靠养殖僵蚕脱贫出列。

 周志毅还牵头建立种养殖合作社,吸纳周围村民入社,带动近百人就业,消化了周边富余桑叶300吨以上,带动152户非贫困户户均增收7000余元。

 9月22日,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一天,我省首次评选出100名年度发展现代农业返乡农民工代表,周志毅正是其中之一。在庆祝仪式现场,周志毅刚领完奖走下台,他的女儿周雯接过话筒说:“我虽然不再是农民工,但我会把父亲这份对土地的爱传递下去!”这位“95后”女孩刚从四川大学毕业,她已经决定回家和父亲一起做养蚕人。(马玉竹)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