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多元化发展+绿色发展 川蚕桑产业园稳步升级

  6月12日清早,仪陇县铜鼓乡廖家沟村村民廖千忙着组织工人对蚕房进行清洗消毒。今年年初,他在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内流转了147亩地发展蚕桑种养,并与当地龙头企业签订订单。“过去养蚕都是单家独户,现在都是规模化了,前景好、效益佳。”廖千说。四川,是国内蚕桑优势产区。2019年,全省蚕桑总产值达86亿元,同比增长7.5%。而今,立足园区建设,我省正积极助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不断向绿色、多元化方向发展。

image.png

 

模式
政府搞好基础建设大企业有机衔接小农户
  亮点:通过园区建设,可有效补齐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化养蚕、资源化利用、专业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短板。
  目标:今年,我省将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的重要抓手,形成省、市、县梯次推进建设格局。
  今年,是廖千规模化养蚕的头一年,却突遇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批次养了18张床,一共产茧820公斤,最终售价为40.6元/公斤。”因为有订单,他心里并不慌,而且由于质量不错,其蚕茧售价高出市场平均水平15%左右。
  收购廖千蚕茧的是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引进的三家龙头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在仪陇铜鼓乡、土门镇的8个村已建成核心基地1万亩,并开展了从种桑、养蚕到缫丝、印染再到成衣制造和出口的服装全产业链业务。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劳作为主、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传统蚕桑产业面对着缺人、缺技术、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和茧丝品质产量不稳定等窘境。
  如何转型升级?适度规模化发展是出路。
  “我们的园区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支撑、农户参与。”仪陇县蚕业站站长吴小康表示,作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政府建设园区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企业打造标准桑园、蚕房后就地返包种养能手经营,并提供相应的农资、蚕种供应,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等。
  “通过园区建设和主体培育,建立起合理的联农带农机制,从而有效实现产品的质量提升。”吴小康说,仪陇素有种桑养蚕传统,过去是零星种桑,千家万户养蚕,而今则是适度规模化种植养殖。待到园区全面投产后,年可养蚕15万张,生产蚕茧6000吨,蚕桑种养及其他套种农业总产值可达3.1亿元以上。
  “通过园区建设,可以有效补齐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化养蚕、资源化利用、专业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省蚕业管理总站副站长朱洪顺介绍说,目前我省新建高标准桑园均超过1万亩,有力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省将继续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的重要抓手,指导各重点市(州)、重点县创建一批市(州)级、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形成省、市、县梯次推进建设格局。
路径
构建多业态全产业链 做好蚕桑农产品加工
  亮点:目前,我省的蚕桑产业正向资源多元化利用方向发展,一棵桑树的叶、果和枝条可以发展出三个产业。
  目标: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开展蚕桑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不断扩大蚕桑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进入夏季,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广孝寺村的桑园内仍然不乏农户忙碌的身影,这里桑树抽枝长出的嫩芽不用作养蚕,而是制茶。
  回顾传统蚕桑产业发展,产业链条单一为其突出特点。多年来,人们种桑即为养蚕,养蚕即为造丝。如今,我省的蚕桑产业正向资源多元化利用方向发展。“我们将产业链前移,一棵桑树的叶、果和枝条也可以发展出三个产业。”朱洪顺说。
  看桑叶,嘉陵区的桑茶面积已达2.5万亩,建成了国内首条1000吨桑茶、桑叶粉生产线,开发出的桑叶香飘国内外。
  看桑果,德昌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果桑产业,当地不仅推动桑果产地初加工,开发桑果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还开展桑果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产出的桑果鲜果外销北京等20多个城市。另外,当地以桑果采摘、蚕桑丝绸文化、蚕桑科普为主题的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看桑枝,体现的则不仅是多元化利用,更是绿色发展。
  作为桑树的副产物,在环境保护被重视的今天,如何合理有效处理桑枝条成为蚕桑产业发展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省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珙县恒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产40万袋食用菌,其中很多食用菌的菌袋都是由一般树枝和桑枝条混合而成。“香菇的菌袋中桑枝条可占40%,平菇的菌袋中桑枝条占比可达100%。”合作社负责人杨花军说,用桑枝条做栽培原料,不仅可以保证绿色安全,而且成本更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宜宾、凉山等地生产桑枝食用菌,年产量达5万吨。而涪城、中江等地也通过利用桑枝生产有机肥、生物质燃料,有效变废为宝。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桑果、桑枝、桑叶、桑园土地和蚕桑文化等大宗资源,继续推进产业化开发利用。通过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基地,鼓励支持开展蚕桑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不断扩大蚕桑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重点
推广优质关键技术为“猪粮安天下”贡献力量
  亮点:传统蚕茧交易随意性较强,而今,我省蚕桑产业要提质增效,就必须持续推广优质蚕茧生产技术。
  目标:按照省上要求,在桑园开展立体种养,能够更好实现粮经统筹,更好服务粮食安全和生猪稳产保供。
  产业的发展,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蚕茧交易秉持的是眼观、手摸和口喊,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而今,我省蚕桑产业要提质增效,实现优茧优价,必须持续推广优质蚕茧生产技术。
  “首先就是蚕桑新品种的推广。”朱洪顺介绍说,目前在我省有“川桑98-1”“川山×蜀水”“芳绣×白春”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蚕桑品种,蚕品种使用量已占到全部总量的1/3左右,桑品种推广面达到90%以上。
  其次是完善蚕桑优质关键技术。记者了解到,我省正大力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售茧仪评定级等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在省内蚕桑主产区覆盖面达95%以上。与此同时,我省蚕桑新机具、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步伐也在加快。
  而除却本身提质增效外,我省的蚕桑产业如今也在为全省的“猪粮安天下”贡献力量。
  6月12日,在仪陇县蚕桑现代产业园,记者看到一株株半人高的桑树旁,间作了一行行矮株植物,听当地村民说这是今年新栽的大豆。
  “桑园内间种粮食作物,不仅可提升基地的亩均收益,还可增加粮食产量。”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友洪告诉记者,蚕桑产业的特点在于当年种、当年养、当年见效益。种养蚕桑一年亩均收益约6000-7000元,如果间种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亩均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
  据了解,我省目前在多地推广桑园宽窄行栽植,通过充分利用冬季伐条后桑园宽行空间开展立体种养,以实现“夏秋是桑园,冬春是良田”。而通过冬春间作蔬菜和粮食作物,桑园饲养土鸡,亩均收入可增加2000余元。
  “按照今年省上的要求,粮食作物要扩面,经济作物主要是提质。我们在桑园开展立体种养,能够更好实现粮经统筹,更好服务粮食安全和生猪稳产保供。”朱洪顺说。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