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资讯新闻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新闻 > 新闻中心
省丝科院:全产业链布局 破茧成蝶振翅飞

 “2001年,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由事业型科研单位转制为国有科技型企业,转制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单位,转变成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明坦言:“彼时,我们的研发只涉及缫丝、织绸等工业环节,但是,市场需要的是可以满足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技术支持。”

 面对转制后的“窘境”,省丝科院的领导班子迅速转变思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向前端和后端的研发领域延伸,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自此,省丝科院拉开了“全产业链”发展的序幕。

20190621_104916_519996_mark.jpg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向前:科学化种桑养蚕

追根溯源。作为丝绸织造最主要的原料,桑蚕丝的优劣直接影响丝绸的质量,省丝科院生物研究室应运而生,生物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桑树新品种选育、桑蚕种养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定、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

自成立以来,生物研究室先后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和省级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支撑、农业公益、科技扶贫项目共27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3个、柞蚕新品种2个,研发桑树良繁建园、柞蚕高效种养新技术8项。

20190621_104932_970945_mark.jpg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的蚕桑选育基地

20190621_104939_91741_mark.jpg

省丝科院组织丝绸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活动

 生物研究室的成果对于蚕桑产业究竟有什么意义?观察它的科技创新和转化情况,其价值不言而喻。

 “我们培育的桑树新品种团桑6号和团桑11号,填补了四川无自主育成人工四倍体桑品种的空白。”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丹介绍说,团桑6号和团桑11号在推广中,表现出生长旺盛、发条数多、适应性强等优点,推广应用后大幅提高了桑园的产量、蚕茧质量和增加亩桑经济效益。

 “过去桑树育苗和建园,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从育苗到投产需要2—3年时间。”郑丹说:“我们创建的良桑穗芽嫁接扦插育苗技术,采用非野外嫁接作业、单枝多芽嫁接和圆筒营养袋育苗等方法,使良桑投产时间缩短1-2年,建园综合成本降低40%。”这项新技术嫁接成活率达95.3%,移栽成活率达98.5%。

 此类技术不胜枚举。生物研究室也只是省丝科院拓宽研发领域的缩影。实际上,省丝科院先后成立了两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信息中心,材料实验室、装备与制造实验室及理化实验室,还有一个产品检验室,建有蚕桑新品种选育、针织、染整、蜀锦、机电设备中试及示范基地,配置有各类实验仪器、试样及生产设备。

 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加速了省丝科院研发“版图”的扩张,也为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0621_104949_352752_mark.jpg

省丝科院组织丝绸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活动

向后:市场化研发新产品

 提到蜀锦,不少来过四川的游客一定会有印象,在锦里、宽窄巷子、都江堰这些四川著名的景区,都能看到或是素雅、或是艳丽的蜀锦工艺品。

 “以前的蜀锦产品比较单一,以工艺品为主。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这种同质化的产品已经不能吸引他们,他们喜欢新奇的、时尚的东西。”程明表示,“蜀锦的工艺、设计需要迎合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蜀锦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发和传承。”

 “把蜀锦元素运用到服装、床上用品、室内装饰上去,让蜀锦产品更多元化。”程明告诉记者,省丝科院将“数码仿真”“纹织CAD”、电子提花等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于蜀锦图案纹样及纹织工艺设计中,并结合图案、工艺设计要求,研究出常规织机设备的改进技术和现代蜀锦织造技术。

20190621_104958_42688_mark.jpg

省丝科院院长程明考察意大利丝绸产业 

 通过这项技术制成的产品 “绿绮”牌蜀锦《蜀国神韵》《满园春色》获得首届中国丝绸文化节创新产品金奖。

 除了让蜀锦贴近市场的需求,省丝科院近年还研发出了SR茧质智能测试机、减压自动煮茧机、蚕丝与棉麻竹等天然纤维复合交织绸、真丝拉绒、丝绸手绘、丝绸立体绣等产品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多元化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省丝科院研发的后劲也增强了。程明告诉记者,省丝科院有一个设想,未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打造四川丝绸设计中心,在西部地区建立四川丝绸制造中心,两个中心遥相呼应,为整个丝绸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创新技术。

20190621_105004_50453_mark.jpg

工作人员正在用减压自动煮茧机进行煮茧生产 

贯穿:集成化串起技术链条

 在省丝科院的陈列室里,摆放着一张“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提及这张证书,程明颇为自豪:“这是我院作为首席专家和技术支撑单位牵头全省十家企业,历时十余年的努力换来的荣誉,也是我省蚕桑丝绸行业获得的首个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项名为“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的项目,含金量有多足?“这个项目开展了蚕桑品种的选育、栽桑养蚕、制丝织绸、综合产品的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涵盖了蚕桑丝绸产业前端、中端、后端的关键性技术。”程明坦言,它实现了蚕桑丝绸领域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构建了蚕桑丝绸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和完整的产业技术链条。

 ——突破桑树传统育种思路及良种繁育方式,选育专用性突出的桑树新品种6个,集成桑树良种繁育新技术6项。

20190621_105012_225029_mark.jpg

工作人员正在用茧质智能测试机进行茧质测试

20190621_105017_443826_mark.jpg

参观考察我省丝绸企业的厂房

 

 ——突破传统养蚕模式,将现代高新技术运用于蚕业机具研发,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智能型全自动循环大型饲育机、链条升降式和螺旋升降式小蚕饲育机养蚕新机具3种。

 ——研究集成蚕桑丝绸生产技术40多项,建成中试线、生产线13条,开发各类新产品20大类70余个品种,获授权专利30件。

 这一例例创新突破并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些成果已经在我省重点蚕区的凉山、宜宾、南充、绵阳、内江、乐山、广安、攀枝花、自贡等10多个市(州),40余个县及省外的重庆、广西、广东等地企业推广应用。

 省丝科院的新技术新产品不仅在国内颇受欢迎,在国外也备受青睐。2018年11月20日,省丝科院自主研发的SR茧质智能测试机装箱出库,远渡北美销往古巴,这已是第二批到古巴的设备了。

 而今,省丝科院的业务已经覆盖了蚕桑、蚕茧、丝绸、针织、印染、化工助剂、丝绸机械等专业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成果推广应用、行业中介服务、国内外贸易。

 随着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省丝科院“拓展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易陟)

(图片由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提供)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