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国际形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国际形势
“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预计2015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目前来看,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建设、资本项目开放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3月28日,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资金融通领域的规划作出说明。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动》中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能够进一步扩大贸易结算领域和人民币的使用,并增加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支持。

 扩大贸易结算领域人民币使用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对记者表示,在过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货币。《行动》提出的双边本币互换,实际上是扩大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货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

 《行动》指出,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据记者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是高储蓄国家,过去多年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的顺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中国央行已与2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高达3.1万亿人民币的货币双边互换协议。2014年第四季度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达1.73万亿人民币。2014年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存款达到1.6万亿人民币,离岸点心债余额接近3500亿人民币。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曹阳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推进国内产能输出、实现产业转移,也增加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本币结算,这对构建和拓展“人民币圈”意义重大。

 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来看,涉及国家多达60个,人口规模达40亿。曹阳表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中东和东欧等国为例,我们与之在产业结构上有较大互补性,这些国家主要向中国出口能源、矿产和农业原材料等初级商品,我国的比较优势则在机械、运输设备、钢铁等制造业和电力、高铁等基建行业。因此该战略对盘活我国上中游的过剩产能、区域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仅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看,其占中国全部出口比例就达到10%。

 提供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

 《行动》还提出,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据记者说,对外开放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币成为其他国家的融资货币,使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其他国家融资的市场,这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更成熟的货币国际化的标志。

 曹阳认为,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本存量较低,我国可以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提供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

  曹阳认为,从数据来看,以“丝绸之路”上的22国来看,截至2013年底,我们对该地区直接投资规模在313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仅为4.8%,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对扩充海外人民币存量市场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带一路”政策重要的配套,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也被明确写入《行动》中。曹阳认为,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将利于我国进行资本输出,为人民币成为对外借款载体提供机遇。

 亚投行是为亚洲量身定制的政府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主要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设立金额为1000亿美元。截至目前,已经有42个国家申请参与。丝路基金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规模为400亿美元。
 

 丁志杰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资金和项目,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预计还将会有更多的融资安排,包括人民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风险是增加了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在《行动》中,对加强区域内的监管协调机制作出了说明。

  《行动》还强调,加强风险的监控,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多国搭亚投行快车给“一带一路”解渴

 上周,全世界经济把目光聚焦到了海南的博鳌论坛上。亚投行的筹建和“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目光。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持。如何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信贷“弹药”,考验参与各方的智慧。可喜的是,目前参与亚投行筹建的数十个递交了申请的国家都对此充满了信心。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亚投行的正式成立,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将实现更进一步的腾飞。

 本月下旬,世界经济领域最关注的一件事,当属亚投行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3月25日,中国财政部再度明确,各方商定将3月31日作为接收亚投行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截止日期。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于3月26~29日在海南召开,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在此期间正式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将探讨亚洲金融[-0.89%]机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亚投行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互补共进、协调发展。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都是开放的,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在博鳌论坛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亚投行的建立适应了广大亚洲发展中国家对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与需求有效地联结起来。
 

 各国纷纷递交申请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辆快车,毫无意外地成为各方关注的一大中心话题。

 在博鳌论坛上,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宣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俄罗斯将加入亚投行。澳大利亚财政部长Mathias中 Cormann也在论坛即将结束时正式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国之一。

 巴西、荷兰和格鲁吉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正式宣布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亚投行将遵循公开、透明、高效的方式建立一个全新的多边开发机构,将按照域内和域外划分其成员,随着成员国数量的逐步增加,每个成员的股份比例都会相应下降。

 按照工作计划,各方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在论坛期间,围绕亚投行的作用与功能,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李若谷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希望亚洲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做得更好,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独立地发展,必须和它的周边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一块,大家互利共赢,才能发展。
 

 关于如何看待亚投行和世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冲突,这在亚投行筹建之初便是个核心话题。
 

 在著名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的专场对话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看法,“亚投行的出现让更多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能够得到资金,来解决这些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那世界银行应该感到很高兴。因为它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有别人帮着做。”“经估算,亚洲地区平均每年需要8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方面的贷款,但是世界银行每年给多少?5%都不到。”林毅夫说,世界银行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他认为,基础设施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大家能够给亚洲地区多投资一件基础设施,世界银行要达到的目标就比较容易达到了。

 打通“一带一路”资金需求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亚投行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现在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它服务于我们同亚洲各国加强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目标。亚投行的建立,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

 在一场博鳌分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胡怀邦指出,亚投行是为亚洲量身定制的政府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它的运作方式也是按照国际上多边金融机构的规则来运作的。

 胡怀邦说,现在“一带一路”有行动规划,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有规划,在这个规划的前提下选择项目;此外,还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参会的各国财政要员和金融高管都对亚投行的未来充满信心。

 Mathias Cormann就直言,亚洲地区在经济增长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有很多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在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金立群也表示,通过搭建亚投行这样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济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