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深度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深度观察
浅析四川省南充蚕桑业与新农村建设

 

   南充蚕桑业是全国蚕桑业的重点城市和主要的丝绸工业城市之一,是四川省重点的蚕桑业基地。20世纪九十年代,南充蚕桑业的总产额达到了12亿元,总产量达到了2000万公斤,成为了南充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南充蚕桑业为南充的经济发展、南充地方的财政收入以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南充市蚕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蚕桑比较效益不高,经营管理不完善、科技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是新农村建设所强调的问题,本文从南充蚕桑业现状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蚕桑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南充蚕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南充蚕桑业的主要对策几个方面阐述了南充蚕桑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南充蚕桑业现状分析

   南充是我国主要的蚕桑基地和生产丝绸的重要城市之一,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长足快速的发展,蚕桑为南充市的经济发展和南充地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一段时期南充蚕桑业采用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对蚕桑的发展采用一些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很多蚕桑的种植户和养殖户分散饲养,长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未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几经的经营模式和市场的需要,所以即阻碍了南充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也违背了蚕桑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调整,南充市政府部门以农业的结构调整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将进行开拓和创新、思路的转变和调整,为南充蚕桑的培育将加大科技和经济的投入,将转变蚕桑业发展的模式和增产方式,重点将放在提高蚕桑的整体质量方面和蚕桑的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方面。目前,南充蚕桑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进入了良性的、新的发展轨道。2014年,全市发种62万张,产茧1850万公斤,实现茧款收入7亿元,综合开发收入4亿元,蚕桑总产值达11亿元;新培育规模养殖大户311户,嫁接改良桑园5万亩,推广使用优良簇具50万片,新栽桑树2万亩,共计100万株。

 南充蚕桑主要经营模式有很多种类型,分别是养殖户自觉地扩大生产规模类型,这种类型的养殖户多年从事蚕桑的经营,有着丰富的经营经验,对蚕桑的发展具有足够的信心,他们以蚕桑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作为致富的主要手段;养殖户独资租赁的类型,这些养殖户大多为在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职工,也包括一些下岗职工,他们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眼光;还有养殖户独资承包型,养殖户在政府推广退耕还林的政策下,抓住了机遇,承包了一些荒地和山坡,或者从一些不进行种植的农民手中进行转包,从而进行大规模的蚕桑养殖。其他的类型还有养殖户合资租赁、合资承包、联户经营或者合作承包等几种不同的搭配类型。

 南充蚕桑养殖的主要特点根据蚕桑养殖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养殖户自觉地扩大养殖规模的特点主要是其生产和养殖具有连续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进行适当的组织生产,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较低和收益不是很高,只能自给自足;独资租赁的生产周期较短,但是投资的规模比较大,收益相对自觉扩大规模的生产者要高,但风险也相对要大;独资承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承包土地的价格都很低,而且一般承包的时间较长,所以,从长远来看,具有良好的长远效益;联户经营的主要特点是多为两户以上的养殖户进行联合种植和养殖,从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几个方面来看,都是相当,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产茧的质量及效益,一般联合经营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合作承包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养殖户合作的方式多样和灵活,可以以多方方式进行资金、劳动力以及土地及设施等的打配合组合,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取长补短,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分担风险,共同承担风险并且获得利益,目前已蚕桑技术的合作为主要的合作形式。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并且根据我国的国情,对我国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建设的要求,目的在于把我国农村最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和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包含了五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下,旨在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增长农民收入的机制,想方设法地为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富裕,实现农村的发展并缩小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二是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建设,通过加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教育和民主素质的提高,将切实强化农村的民主制度与法制的建设,引导帮助农民学会形式自己的法制权利。

   三是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体现农村的地方特色,在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的同时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 社会建设,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进一步落实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和促进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保制度等。

   五是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法制建设的要求主要是在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做好相应的法制宣传工作,强化农民的法制意识和觉悟,将农民的切身利益用法制的形式进行保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

三、蚕桑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蚕桑可以改变周围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发展蚕桑业能够鲜明的扭转农业的环境问题,使蚕桑进而加强防护林和防风沙,保存水源。并且桑树的枝干可以用作柴火,使得当地人对山上树木的砍伐有所减少,也使得树林的遮盖面积不断升高,保护着周围环境;通过种植桑树和养殖蚕,不仅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桑树本身也能够为人们提供很好的服务,像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抵抗自然灾害的本事,对改变周围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调整蚕桑的产业结构和促进外出的能力,产业结构对桑蚕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影响,尤其是在地理环境先天不足,土壤和水分及湿度等条件不足,再者产业发展的结构太单一化,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村落,受到很多农民的热爱,因此也就更容易形成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结构,为当地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3,蚕桑业的发展也能够促成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严重缺失的落后山村,种植桑树和养殖蚕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收入来源之一;更是一个时间段,见效快的摆脱贫困的产业手段。甚至在某些贫困山区和较近城镇的山区,桑蚕业发展已成为当地很多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条重要道路,也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心天地,更是发展当地新农村的经济保障。

4,新农村的发展受到桑蚕业的积极推动。桑蚕产业的种植和养殖相互结合,家庭为主体,也是很多的农村融为一个大集体大团体的产业,这种劳动不受年龄限制,同时在发展蚕桑事业的能够为很多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当地一些稍微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对于收入稳定的当地群众,为建设新农村奠定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南充桑蚕产业的发展中,物质资料不断往外销售的同时,也不断的在提高当地人桑蚕产业的知名度,将种植和养殖变成一个很有规模的产业链,不仅对自己的收入不断增加,也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5,在南充新农村的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蚕桑产业链的发展。在南充蚕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汲取着外界的蚕桑养殖和种植的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不断地在引进相关的人才,为南充蚕桑事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而这些也不断的被当地人逐渐适应,根据本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进行全面的改革这个发展体系,使得南充蚕桑产业机制的发展更健康和健全,这种工业性质的产业也在使农业的发展不断自我更新升级,这对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至关重要。种植桑树和养殖蚕的同时,其中的技术和理论文化渐渐地充实着农民的种植和养殖的水平,发展农民与农民之间种植与养殖的不断合作,为当地的所有经济产业结构提供有利的经济基础保障。

四、南充蚕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地方蚕桑业在经营管理不够细致完善。由于受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近年来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蚕桑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用工的季节方面矛盾突出,其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经营和管理开始呈粗放型的经营,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南充蚕桑收益的提高。

2,有的地方蚕桑业的政策支持不足,对蚕桑业以及蚕桑业主没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完整的优惠政策,尤其在退耕还林和地方财政项目以及资金的支持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与制约。

3,南充蚕桑业整体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虽然蚕桑养殖户和业主对蚕桑的发展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但是缺乏对蚕桑科技投入的意识和认识,有些养殖户对所承包的土地或者山地的成分没有科学的分析,对其是否适合发展蚕桑业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再加上有的地方蚕桑业没有及时的引导,使得蚕桑业主采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低级的科技含量,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致使蚕桑的最终产量不高,质量下降,效益不乐观。

五、南充蚕桑业发展对策

 1,加强蚕桑产业体制变革的节奏。国家就蚕桑事业的改革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安排,对提升蚕桑产业的流通提供了便利,这个要求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蚕桑产业体系形成的。同时也要扶持蚕桑经济产业链的相互经济利益之间的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贸易自主的权利。当下在蚕桑产业链中实施蚕茧收购资格证,对资格证的认证做出了严格的要求,有效地对当地蚕桑产业链安全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在当地内设置几个收购点,针对当地群众中有资格的个人或团体进行颁发相应的资格认证。在发展蚕桑产业链的同时也要遏制当地的政策保护,要实施公平合理的进行市场竞争,使得蚕桑产业链的发展更为通畅,这样以来使得蚕桑产业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社会价值,既保护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利益,也保护着南充蚕桑事业有条不紊的发展。

 2,要积极推动蚕桑产业的生产合作化的发展。对一些缺乏经验和生产质量不高且比较零散的个体产业户实行技术指导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南充蚕桑产业发展的潮流当中。研究本地的经济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来推动南充蚕桑产业的向前发展。蚕桑产业的生产合作化的过程中,根据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渠道和经验方法来发展蚕桑产业,对蚕桑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不但使本地人的经济收入得到提升,也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技术知识,推动着南充蚕桑事业的发展。

  3,光凭靠自主发展蚕桑产业的热情是不够的,也要有政府的认可和帮扶,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手段,在财政的帮助下,很多蚕桑种植户的眼光开始转向国家企业的方向,创作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另外也要有很多单位帮助蚕桑种植户的自主发展权利,相互之间默契合作,引导蚕桑产业道路的方向,也要帮助一些个体蚕桑种植户度过困难的时期。政府也要帮助蚕桑种植户寻求收购蚕桑的经济市场,通过相关单位的帮助,为蚕桑种植户提供便利的销售蚕桑的门户,这样也可以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提高,也体现出了蚕桑种植户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蚕桑种植户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要有节制的发展蚕桑种植规模。蚕茧后期制作成丝绸时,产业链的跨度增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产品质量高。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将蚕茧制作丝绸的加工厂建在城镇交界处,极大的发展了城镇的经济发展。种植户也要在管理能力方面保持适度原则,使得上下一心,生产出质量更高更好地产品。另外要在蚕桑种植的技术上进行改革,不能一味保持传统种植发放,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蚕桑种植技术的潮流。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生周玲)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