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重庆市蚕业生产今年呈现“一减三增”态势

原标题: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契机 着力谱写我市特色效益蚕业新篇章

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 王万华

 

  我市今年蚕桑生产稳中有为,呈现“一减三增”的态势。即蚕种减发,单张产茧、蚕茧质量和蚕农效益增加。全市蚕桑产业规模得到深化、蚕业科技进一步加强、多元化蚕桑发展路子不断拓展。重庆蚕业在全市农业特色效益中的地位和名次明显提高,部分重点区县已作为骨干产业重拳出击。在此,我借全市特色效益蚕业综合技术现场培训大会之机,将全市蚕业工作简要汇报:

  一、生产情况

  1、发种: 全市春、夏、正秋三季共发蚕种368310张,同比减发45887张,减幅在11%左右。其中春季发种140159张、夏季124343张、正秋季103808张,分别减少14%、7.0%和11%。

  2、产茧: 春季产茧5222387公斤,同比减少7%;夏季产茧4204378公斤,同比减少近6%。

  3、单产:今年春季平均单产37.3公斤,比去春的34.4公斤增加2.9公斤,增长8.4%。夏季平均单产33.8公斤,同比增加0.5公斤,增长1.5%。

  4、蚕茧价格:春季全市综合均价32.76元/公斤,比去春的28.36元/公斤增加4.4元/公斤,增15.5%。夏季综合均价31.97元/公斤, 比去年的26.9元/公斤,增加5.07元/公斤,增18.85%。正秋蚕茧正在收购中,均价30元/公斤左右。

  5、蚕农茧款收入:春夏两季蚕农茧款收入共计30549.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7958.1万元增收2591.8万元,增9.3%。其中,春季17108.5万元,夏季1344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12.1%。

  6、蚕种生产:全市实际6家生产单位春季共生产原种13500张(毛种),折净后约6800张;一代杂交种201915张(毛种)。其中:洞庭×碧波85000张,占42%;两广二号60289张,占30%;871×872 42248张,占21%;明虎×秋菊及其他试验种14678张,占7%。分用种季节看,夏用即浸46700张,秋用冷浸101555张,越年用53660张。检疫情况看,原种共检出Nb 203个,淘汰71张,缺蛾47个;一代杂交种超毒1176张,占0.58%,带毒合格种150702张,占74.64%。

  7、蚕种质检:市质检站全面完成了2012年生产的越年蚕种成品质量检验检疫和2013年春季生产蚕种母蛾检疫任务以及市外调蚕种16个批次、73150张的检疫任务。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提高蚕业在特色产业中的地位。重庆蚕业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农业特色效益产业,与其他10个产业并列齐名,这既表明蚕业的地位和作用,也说明蚕桑生产在农民增收致富道路上蕴藏较大潜力。为此,我们紧抓大好机遇,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科委等涉农(林)部门的支持,将我站列为全市蚕业产业技术支撑单位,并把黔江、涪陵等重点蚕区放在主要特色产业地位,推动诸如云阳、奉节、巫溪等区县蚕业生产发展,着力在规模集约、技术创新、多元拓展、提效升级上有所作为,以此提高蚕桑在农业特色产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促进重庆蚕业稳中前行。

  2、加强调研,探索生产发展路径。针对我市出现的全市春季蚕种严重减发和夏季持续高温旱灾的不利形势,我站组织人员深入黔江、涪陵、奉节、铜梁等重点蚕区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调研,撰写了春蚕发种减少的原因分析和夏季部分蚕区严重受灾两个报告,并汇报市外经贸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各蚕区领导对特色产业的重视程度、蚕桑在农业多经的位置以及蚕业提档升级的措施等,给我们启迪与智慧。涪陵区政府每年给予300万元支持蚕桑生产发展,蚕桑与榨菜互补,增加亩产收益。该区蚕桑规模较为集中,桑园面积稳定,今年虽然蚕户有所减少却养蚕批次和数量增加,科技含量和蚕茧质量不断提高,夏季蚕茧解舒率为历史之最,好的达到60%。在春夏全市蚕桑生产稳中有减的情况下,涪陵实现了单产高、质量好、效益增的良好态势。黔江区近年蚕桑生产逐年递增,去年发种已达到10万张,居全市前茅,得到市内外蚕业界的高度评价。同志们既然来到黔江,不妨多一点时间,深入蚕区多了解、多学习、多解剖、多总结,重点区县的同志将了解的情况写成报告,交政府或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可象奉节那样,学以致用。

  3、继续抓好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十百千万工作历经多年,为我市蚕桑基地建设和巩固增添了活力。经过努力,每个区县基地都建有多个千担村,少数还建有万担镇。有的巩固得好且不断发展,但也有部分名存实亡。按照重庆茧丝绸行业“十二五”规划和布局,收缩战线,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生产精品,提高效益,促进蚕桑产业提档升级,才是我市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涪陵区稳定桑园面积,在桑园内套种榨菜,即使养蚕户减少了,而每户养蚕数量增加了。全区今年春夏蚕发种增加,蚕茧增产,茧质提高,蚕农增收,企业增效。夏季蚕茧解舒达60%左右,借用涪陵茧丝绸公司老总的一名话“下脚茧基地的帽子已经开始摘了”就可感觉到企业的高兴度。抓蚕桑基地建设,我们要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东风,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全方位打造现代蚕业基地,以蚕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集优惠政策、优良品种、高新科技、扶持资金、多元拓展为一体,真抓实干打造亮点,实现蚕业新的突破。黔江、涪陵、云阳、合川、铜梁等区县已着手探索、实施。

  4、继续实施蚕桑多元发展和经营。说实在的,我市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多年,探索出了很多路子,但结出的成果不够丰富,几乎没有做大做强非常红火的品牌的典型例子,与四川、广西等地比还有一定差距。蚕桑的发展靠什么作支撑,那就是综合利用增加亩桑效益。涪陵的榨菜亩产收入2000多元,亩桑养蚕2-3张,收入3000多元,卖桑枝收入几百元;黔江利用桑园种姜、种紫红薯等,亩收入也是2000多元。云阳竣西公司为蚕农发展果桑,帮助专业合作社生产桑枝食用菌,收入可观,蚕农非常欢迎。如果我们将蚕桑资源很好地开发利用,无论是果、菌或者是姜、薯能开发成涪陵榨菜那样的知名品牌,农民亩桑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那我们的产业一定会欣欣向荣。

  5、战胜灾害,减少损失。今年我市两翼地区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旱灾,黔江、云阳、涪陵、奉节等区县尤为严重。旱灾造成正秋蚕种损失近2万张,其中黔江区就有1万余张。面对灾害,各蚕区党政和业务部门高度重视,因地制宜,调整布局,在抓好正秋蚕的同时,提前晚秋蚕出库时间,增加晚秋蚕数量,即晚秋蚕数量超正秋。鼓励有条件的大户实施多批次养蚕,同时做好蚕茧收购部门的工作,充分准备适时收购。业务部门技术干部深入蚕区特别是大户蹲点培训指导,提高蚕农养蚕技术,争取丰产丰收,将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

  三、生产稳中有为

  盘点今年所做工作,全市蚕桑生产稳中有为。一是蚕桑生产战略转移基本形成,两翼蚕区发种、产茧在全市所占比例逐年递增。黔江、涪陵比翼双飞,动力十足。二是政府重视力度不减,如涪陵、奉节等区县虽然没将蚕桑纳入区域特色产业前三位,但政府仍高度重视,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积极发展蚕桑。三是科技兴蚕落在实处。通过阳光工程、技术培训、蹲点入户技术指导等,蚕农掌握了科学养蚕技术,每张蚕茧产量、质量都大有提高,加之今年的茧价上升,效益也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户养蚕积极性。四是桑园套种面积增加,综合利用不断增强,部分蚕农增加了亩桑收入。五是桑树治理石漠化面积逐步扩大。

  四、蚕桑充满活力

  我们知道,近年重庆蚕桑生产减速较快,原因很多,首先是年轻劳力外出,养蚕缺乏劳动力,这是无法逆转的。其次是部分蚕区领导不够重视,尤其是蚕桑生产不归农业部门管理的区县,宁愿另起炉灶搞其他产业也不想抓蚕桑,说白了就是蚕桑的政策投入没有其他特色产业的多。三是蚕桑创新步伐慢,新、特、优产品少,新技术研发推广少,养蚕方式和劳动强度没得到较大改变。四是农业对蚕农投入、补贴等相对较少。五是养蚕季节性强,多批次养蚕未在全市全面开展,没有完全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年收入不高,不如外出打工。其实,蚕桑与农业10个特色效益产业比,效益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只是我们的集约规模不够突出,典型亮点不够闪光,行业管理不在农业,加之蚕桑不如粮食、蔬菜涉及民生而受青睐,优势常被忽略。蚕桑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在园区建设、科技推广、实用省力、优质高产、特色高效等方面做一些努力,拿出一些蚕农得实惠的真东西来,我相信,重庆蚕桑还是充满生机希望和活力的。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