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行业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运行
宜宾高县“桑园”是这样炼成的

高县嘉乐镇标准化桑园

  桑海茫茫,绿韵悠悠。8月,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高县,连片桑园随风起伏,绿涌翠滴,23.5万亩桑树汇聚成海,成就了“中国蚕桑之乡”。桑园里,蚕农穿梭其中,采摘新鲜桑叶。蚕房里,蚕食桑叶,沙沙声不绝于耳。
  近年来,高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自然资源优势赋秉,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围绕构建蚕桑全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棵棵桑树,汇聚成碧海万顷;一片片桑叶,绘就绿色经济新篇章。

蚕茧收购点一派忙碌

  一片桑叶激活增收致富“新产业”
  8月,微风轻拂。走进高县来复镇滚坨村,层层叠叠的桑园,嫩叶油绿,长势喜人。趁雨停空隙,养蚕大户胡永强正和家人一起抢摘桑叶。
  “前两季喂了27张蚕,总共收入8万多元。第三季又喂了15张,又能挣不少钱。”桑园里,胡永强一边采摘桑叶一边憧憬着这季蚕茧的丰收。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高县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紧扣农业产业基础与特色,把蚕桑作为助农增收的核心产业,出台基地建设、蚕桑奖补、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等多项扶持政策,推动蚕桑产业强势崛起,现已建成5个现代农业(蚕桑)万亩示范区。同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科技兴蚕”为抓手,通过“东蚕西引”优品种、“小蚕共育”提质量、“多元利用”增效益,让高县蚕桑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全县桑园面积23.5万亩,居四川省第一位。2022年,高县全年共发种24.1万张,产茧1117.5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5.45亿元,实现蚕桑总产值37.5亿元。蚕桑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
  “以一片叶,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高县县委书记何胜伟在调研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要充分依托高县蚕桑基地面积大、丝绸龙头企业强、养蚕农户技能好等优势,围绕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形成向蚕桑附属产品全链发展的态势,加速推动高县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擦亮“中国蚕桑之乡”金字招牌。

小蚕共育室内,工人正在细心给小蚕喂食桑叶

  一个产业搭建就业创业“新平台”
  眼下,正值养蚕旺季。走进高县庆符镇的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车间内“创精品特色劳务品牌,争做高州巧手行业标兵”的横幅标语格外亮眼。12组自动缫丝生产线正飞速运转,数百名工人奋战在岗,将万千蚕茧加工成一束束柔软洁白的精品茧丝。
  作为高县本土民营企业,该公司创建以来,以桑而兴、以蚕而旺、以茧而盛,逐步发展为一家集“桑、蚕、种、茧、丝、绸”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制蚕种10万张、加工蚕茧3000余吨。
  “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些年,我们通过创建高州巧手(蚕桑)特色劳务品牌,吸纳了当地500余人稳岗就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跃新满脸欣慰。
  为推进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高县总工会、高县农民服务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建立劳务品牌企业培训中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前,该企业获得各类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智能环控专业化共育工厂、集约化工厂化养蚕模式、收烘精细管理技术等一批批创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引领高县蚕桑产业实现从传统蚕业向精品蚕业迈进。
  与此同时,高县还积极建立健全以“高州巧手(蚕桑)”培训基地为核心、职业培训学校为依托、13个镇培训实体为补充的培训网络体系,将蚕桑栽种技术、专项技能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蚕桑产业人员11万余人次,就业创业率达到90%以上。
  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不断兴起。目前,全县共有17个蚕茧站,23个小蚕共育工厂和386个小蚕共育室,近10万农村人口从事蚕桑生产。

  一枚蚕茧绘就融合发展“新丝路”
  一蚕一桑,有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征程上,高县从未停止探寻的脚步。县委、县政府着力在“蚕桑+”上下功夫,推进蚕桑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解锁致富“新密码”。
  在高县蚕桑产业核心区嘉乐镇人民村,连片桑园碧浪涌动。当地依托蚕桑产业,不仅打造了“天蚕湖”景区、蚕桑民俗文化酒店,还打造了蚕桑文化广场、蚕桑研学基地,各种以蚕桑为载体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农家乐里各类桑叶制作的美食被端上了餐桌,蚕桑产业正从传统的养蚕卖茧向农旅融合转变,绘就出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如今在高县,在蚕桑产业的有力带动下,该县按照“农业+旅游+文化”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厚重的丝路文化,以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高州桑海经济圈为载体,串联境内南丝绸之路“五尺道”沿线景点,积极发展以桑果采摘、蚕桑文化、创意景观为主题的农桑休闲康养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如今的高县,蚕桑产业风生水起、百花齐放。
  在嘉乐镇长丰村,将桑枝“变废为宝”,形成以桑育禽、以桑育菌、桑枝切片等综合发展模式。在可久镇南红岩村,利用桑园空行发展林下养殖和桑园套种,让空闲土地“生金淌银”,实现一地多收。在来复镇陈垇村,通过发展果叶兼用桑,实现桑叶养蚕、桑葚加工生产桑葚干、桑葚酒,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该县还积极加大蚕丝蛋白在化妆品、医疗物品、纳米材料、微针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领域的研发运用,进一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一片叶,一根丝,一条链,高县蚕桑产业正蓄势“化蝶”,朝着“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全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小小蚕宝,阡陌桑田,正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号-1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