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新闻视觉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深度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视觉 > 深度观察
我国蚕桑业生产格局及比较优势演变特征分析

 
 蚕桑产业在我国已有5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产地遍及除天津、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蚕桑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向西”区域转移趋势,特别是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西部地区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省份蚕桑业突起,接着广西、云南等省区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持续快速上升,特别是广西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蚕桑主产地。

       一、我国蚕桑业区域格局现状

     蚕桑产业是一项涉农产业链最长、利用少量耕地安排就业人口、单位面积耕地创造产值较多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蚕桑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向西”梯度转移的趋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的西部蚕区发展突飞猛进,使我国蚕桑业发展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国的桑蚕产业布局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8成以上;华南地区蚕茧产量占到全国总产的40%左右,代替华东成为蚕茧生产的中心;东北、华中、西北桑蚕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存在较高的上升空间。全国26个桑(柞)蚕茧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蚕茧生产量划分为主要蚕区、次要蚕区和零星蚕区三类。主要蚕区指年产桑蚕茧在2万吨(含2万吨)以上的,包括广西、广东、江苏、四川、浙江、云南、安徽、山东等8省(自治区);次要蚕区指蚕茧产量在2万吨以下,3000吨(含3000)吨以上的省(市)区,包括陕西、湖北、重庆、河南、江西、湖南等7个省(直辖市);零星蚕区指蚕茧年产量在3000吨以下的省(市)区,包括贵州、宁夏、新疆、甘肃等4个省(自治区)。从2012年蚕茧产量排前10位的各省份来看(见表1),西部地区的广西、云南和东部地区的山东蚕茧产量同比大幅上涨,而传统主产区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则出现了蚕茧产量增长放缓、凝滞以至大幅下降的状况,西南地区在我国整体桑蚕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统计年鉴,2010)。

放大

      二、蚕桑业生产格局空间演变规律

       笔者以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坐标和桑园面积为基本参数,构建了蚕桑产业重心模型及年际空间移动角度模型,分析了我国蚕桑业优势产区及其变动情况。

     结果表明(表2),1990-2012年间,全国桑蚕面积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东向西移、北向南移”的趋势。其中,1990-2000年间,桑蚕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这也符合上世纪90年代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等地蚕桑业崛起的实际;2000年以来,桑蚕生产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较为明显,表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业发展突飞猛进。2012年,全国桑园面积重心经、纬度坐标分别比1990年减少3.8739°和2.2361°,重心偏移角度为-119.99°,偏移距离约为497km。

放大

   三、蚕桑业不同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其变化

     笔者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测算方法对我国蚕桑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评价。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是效率优势指数(EAC)与生产规模优势指数(SAC)的综合结果,二者分别反映了区域农业单产及规模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则是全面的反映所有影响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各项因素的一个综合指标。

   利用1995-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蚕茧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并借助上述指标,对我国蚕桑业不同主产区综合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

     1.蚕桑业生产区域规模比较优势分析。我国蚕桑业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省份,由大及小有浙江、四川、重庆、江苏、广西、陕西、云南、安徽6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2000年以来,浙江、陕西、安徽的规模比较优势保持稳定,四川省年际变动幅度较大,广西、云南则表现出明显走强态势,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期间指标值由0.67快速提升至4.93,反映出广西这几年桑园种植面积、蚕桑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现实(见表3)。

放大

     2.蚕桑业生产区域效率比较优势分析。如表4所示,借用简化的蚕茧生产区域效率比较优势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5省(自治区)是我国蚕桑业生产最具效率的地区。其中,广东、广西的生产效率在逐年大幅提升,江苏生产效率保持稳定,而浙江、山东的生产效率则呈现大幅下滑的态势。

放大

     3.蚕桑业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在对各地区规模、效率比较优势分别测算的基础上,对各省区蚕茧生产的综合优势情况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浙江、江苏、广西、四川、广东、重庆、陕西7省(自治区、直辖市)蚕桑业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中,浙江省的比较优势最强且长期保持着优势,尽管发展中遭遇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桑园种植面积下滑等不利因素,但是,由于生产效率在持续快速提高,桑蚕业发展仍是全国最具优势的地方。广西、四川、广东近几年桑园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带动蚕茧生产总量不断增加,生产效率也逐年快速提高,综合比较优势近年在持续增长,江苏、重庆由于桑园面积下降或生产效率提高不明显,综合比较优势下降较为明显(详见表5)。

放大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总体看,我国蚕桑业发展空间格局在深刻变化,具备优势的区域逐步呈现出两极分化特征:最具传统优势的浙江省,由于产业体系完善,紧靠我国最大的丝绸业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和丝绸产品最重要的销区,能够克服人力上涨、产业竞争等影响,继续保持了优势;而新兴的广西、广东省区,前者有人力资本充裕的优势,离珠江三角洲这一丝绸业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又有空间优势,因而能够快速发展为我国蚕桑业的优势产区;后者则由于技术、资本投入有优势,蚕桑业发展也形成了比较优势。与此相反,一些蚕桑业曾经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四川、重庆等传统优势产区及甘肃、陕西等新兴优势产区,则由于区位、技术研发、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转移等因素影响,比较优势呈现衰退趋势。基于这一现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蚕桑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财政、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广西等新兴蚕桑业优势产区加快发展,并提高蚕桑业在四川、重庆等省区的生产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蚕桑业区域布局优化,夯实我国茧丝绸行业基础;二是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扶持蚕桑业集约化生产、多元化利用、产业化经营和合作化服务,提高广西等新兴产区种桑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加速蚕业新技术、新机械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稳定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改善种桑养蚕条件(唐琳等,2010);四是支持浙江等优势产区进一步发挥传统民族特色,打造丝绸产品和文化品牌。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张晴(副研究员)  刘洋(博士)     高明杰(博士)  周振亚(博士)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